
“五星”支部北关镇王公庄村党支部如同一颗闪耀的“红色堡垒”。 (王明凯 摄)

双塔镇牛牧岗村网格员到村民家中走访。 (韩 帅 摄)

党建引领下,民权人民一铲铲种下号称“河南塞罕坝”的申甘林带。(宁津瑜 摄)

广袤的豫东大地风景秀丽、群众安居乐业。 (宁津瑜 摄)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近年来,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正以“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为抓手,在广袤的豫东大地上,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精细高效、温暖民心的基层治理网络,让治理的“神经末梢”更敏锐,服务群众的“毛细血管”更畅通。
党建领航聚合力 筑牢治理“主心骨”
“村里建成‘五星’支部,干部干事有劲头,我们群众办事更省心!”在民权县,像白云寺镇小浑子村这样凝聚力强、服务高效的基层党组织,正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
党建引领夯治理根基。民权县始终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先手棋”,以“五星”支部建设为牵引,不断夯实治理根基。民权县现有15个农村“五星”支部、1个城市社区“五星”支部,2025年“三星”以上村(社区)支部占比拟分别达到70%、80%。一个个“五星”支部如同一颗颗闪耀的“红色堡垒”,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建强队伍聚治理合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民权县持续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这两年,民权县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让328名村(社区)“两委”干部走进校园“充电赋能”,免费接受高等教育。如今,越来越多懂技术、善治理、爱农村的“新农人”“好干部”扎根基层,成为群众信赖的“主心骨”。
多元调解化基层矛盾。在民权县,全方位、多层次的矛盾调解体系也让村(居)调解委员会实现全覆盖,48名专职调解员、1761名人民调解员活跃在田间地头、社区楼院,累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7191件。与此同时,112名法律顾问、6877名“法律明白人”、102名执业律师组成的“法治服务队”,通过法律咨询、法治讲座、现场服务等形式,先后接待咨询2万余人次、开展讲座2172场、参与调解纠纷7300余起,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多级巡防守平安民权。民权县组建公安民警专业巡防队,在乡镇(街道)推行“民警+干部”巡防模式,在村(社区)建立“网格力量+平安志愿者”巡防队伍,织密治安防控“安全网”。夜幕下,闪烁的警灯、穿梭的巡防身影,成为群众心中最安心的“风景线”,也让“平安民权”的底色愈发鲜亮。
网格服务解民忧 打造治理“主阵地”
“以前有事不知道找谁,现在家里有困难告诉网格员,马上就有人帮!”民权县龙塘镇村民的经历,正是当地以网格为“最小单元”,将治理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的生动缩影。
“清单化”推进,治理有方向。民权县对照河南省委关于乡村、城市社区治理清单,细化形成乡村、社区落实措施,为19个乡镇(街道)、16个攻坚行动量身定制“任务清单”,明确牵头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通过“双周调度”机制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不跑偏、不落空”。
“科学化”划分,网格无死角。全县网格3463个,其中基础网格3179个(农村2931个、社区248个)、专属网格284个,一张《民权县网格设置网格力量配备一览表》,清晰标注了每个网格的范围、网格长、网格员及户数、人数、党员数等信息,真正实现“一表清、全覆盖”。走进各个乡镇(街道)的治理大厅,色彩分明的《网格分布图》挂满墙面,不同颜色的网格块如同“拼图”,将全域治理版图清晰呈现,边界明确、管理便捷。
“专业化”选配,服务有力量。民权县围绕“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探索“1+1+1+N”共治模式,配齐配强网格队伍——3747名网格长(基础网格长3179人、专属网格长568人)、3467名专职网格员、3586名兼职网格员扎根网格,化身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矛盾调解员。不仅如此,各地还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乡村行、移风易俗宣传等活动22场次,服务群众1.2万余人次,让“网格有温度,服务零距离”成为现实。
“精准化”培训,干事有本领。为让网格队伍“懂业务、会治理”,民权县组成5个培训组,深入乡镇(街道),对1300名乡干部、542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204名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专题培训。从商丘市“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到民权县2025年乡村、社区高效能治理任务清单,培训内容“干货满满”,让基层干部和网格员成为“知责、明责、尽责”的治理“明白人”。
“制度化”保障,运行有规范。民权县制定《民权县网格事项清单》《民权县网格员职责清单》《网格长、网格员管理办法》,建立网格事项“动态进出”机制,明确网格员“宣传、巡查、信息、调解、服务”五大职能。制度的“刚性约束”,让网格治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截至目前,全县网格员通过逐户走访,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948起,化解2862起,化解率达97.08%,真正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情在网中结”。
数字赋能联全域 激活治理“主引擎”
“以前办个证要跑好几个部门,如今在‘市民之家’一次就能办完。”在民权县“市民之家”,刚办完业务的企业主纷纷点赞。这背后,是民权县以数字赋能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
“一网统管”,让风险“看得见、早化解”。民权县全力推进县、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整合综治中心、网络应急指挥中心、“雪亮工程”、“蓝天卫士”、“12345”热线等智慧平台资源,打造“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信息中枢。无论是群众反映的诉求,还是行业排查的隐患,都能通过平台“一网归集”,再精准推送至对应网格。截至目前,高效能治理平台累计处置各类事件55455件,事件按照“发现-上报-交办-办理-反馈-评价-归档”的七步工作法进行处置,事件办结率93.67%、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实现“隐患提前发现、风险及早化解”,让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一网通办”,让服务“少跑腿、更高效”。依托“市民之家”,民权县拓展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功能,推动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跨系统“互联互通”。从社保缴费到营业执照办理,从不动产登记到民生补贴申领,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更有效率。
“一网协同”,让发展“更畅通、更有力”。民权县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发挥数据赋能优势,制定具有民权特色的“一件事”服务事项实施方案,探索与海关部门联合协作,聚焦企业物流需求,推出“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务更优”的定制化服务,为当地产业发展打通“物流新通道”,让数字赋能从“政务领域”延伸至“产业领域”,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党建引领强根基,网格服务暖民心,数字赋能提效能。如今的民权县,基层党组织更具凝聚力,网格治理更显精细化,智慧平台更富战斗力,一幅“治理高效、群众满意、平安和谐”的基层治理新画卷,正在豫东大地上徐徐展开。 (张增峰 宁津瑜)
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 “党建+网格+大数据”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近年来,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正以“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为抓手,在广袤的豫东大地上,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精细高效、温暖民心的基层治理网络,让治理的“神经末梢”更敏锐,服务群众的“毛细血管”更畅通。
“五星”支部北关镇王公庄村党支部如同一颗闪耀的“红色堡垒”。 (王明凯 摄)
双塔镇牛牧岗村网格员到村民家中走访。 (韩 帅 摄)
党建引领下,民权人民一铲铲种下号称“河南塞罕坝”的申甘林带。(宁津瑜 摄)
广袤的豫东大地风景秀丽、群众安居乐业。 (宁津瑜 摄)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近年来,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正以“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为抓手,在广袤的豫东大地上,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精细高效、温暖民心的基层治理网络,让治理的“神经末梢”更敏锐,服务群众的“毛细血管”更畅通。
党建领航聚合力 筑牢治理“主心骨”
“村里建成‘五星’支部,干部干事有劲头,我们群众办事更省心!”在民权县,像白云寺镇小浑子村这样凝聚力强、服务高效的基层党组织,正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
党建引领夯治理根基。民权县始终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先手棋”,以“五星”支部建设为牵引,不断夯实治理根基。民权县现有15个农村“五星”支部、1个城市社区“五星”支部,2025年“三星”以上村(社区)支部占比拟分别达到70%、80%。一个个“五星”支部如同一颗颗闪耀的“红色堡垒”,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建强队伍聚治理合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民权县持续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这两年,民权县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让328名村(社区)“两委”干部走进校园“充电赋能”,免费接受高等教育。如今,越来越多懂技术、善治理、爱农村的“新农人”“好干部”扎根基层,成为群众信赖的“主心骨”。
多元调解化基层矛盾。在民权县,全方位、多层次的矛盾调解体系也让村(居)调解委员会实现全覆盖,48名专职调解员、1761名人民调解员活跃在田间地头、社区楼院,累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7191件。与此同时,112名法律顾问、6877名“法律明白人”、102名执业律师组成的“法治服务队”,通过法律咨询、法治讲座、现场服务等形式,先后接待咨询2万余人次、开展讲座2172场、参与调解纠纷7300余起,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多级巡防守平安民权。民权县组建公安民警专业巡防队,在乡镇(街道)推行“民警+干部”巡防模式,在村(社区)建立“网格力量+平安志愿者”巡防队伍,织密治安防控“安全网”。夜幕下,闪烁的警灯、穿梭的巡防身影,成为群众心中最安心的“风景线”,也让“平安民权”的底色愈发鲜亮。
网格服务解民忧 打造治理“主阵地”
“以前有事不知道找谁,现在家里有困难告诉网格员,马上就有人帮!”民权县龙塘镇村民的经历,正是当地以网格为“最小单元”,将治理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的生动缩影。
“清单化”推进,治理有方向。民权县对照河南省委关于乡村、城市社区治理清单,细化形成乡村、社区落实措施,为19个乡镇(街道)、16个攻坚行动量身定制“任务清单”,明确牵头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通过“双周调度”机制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不跑偏、不落空”。
“科学化”划分,网格无死角。全县网格3463个,其中基础网格3179个(农村2931个、社区248个)、专属网格284个,一张《民权县网格设置网格力量配备一览表》,清晰标注了每个网格的范围、网格长、网格员及户数、人数、党员数等信息,真正实现“一表清、全覆盖”。走进各个乡镇(街道)的治理大厅,色彩分明的《网格分布图》挂满墙面,不同颜色的网格块如同“拼图”,将全域治理版图清晰呈现,边界明确、管理便捷。
“专业化”选配,服务有力量。民权县围绕“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探索“1+1+1+N”共治模式,配齐配强网格队伍——3747名网格长(基础网格长3179人、专属网格长568人)、3467名专职网格员、3586名兼职网格员扎根网格,化身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矛盾调解员。不仅如此,各地还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乡村行、移风易俗宣传等活动22场次,服务群众1.2万余人次,让“网格有温度,服务零距离”成为现实。
“精准化”培训,干事有本领。为让网格队伍“懂业务、会治理”,民权县组成5个培训组,深入乡镇(街道),对1300名乡干部、542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204名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专题培训。从商丘市“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到民权县2025年乡村、社区高效能治理任务清单,培训内容“干货满满”,让基层干部和网格员成为“知责、明责、尽责”的治理“明白人”。
“制度化”保障,运行有规范。民权县制定《民权县网格事项清单》《民权县网格员职责清单》《网格长、网格员管理办法》,建立网格事项“动态进出”机制,明确网格员“宣传、巡查、信息、调解、服务”五大职能。制度的“刚性约束”,让网格治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截至目前,全县网格员通过逐户走访,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948起,化解2862起,化解率达97.08%,真正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情在网中结”。
数字赋能联全域 激活治理“主引擎”
“以前办个证要跑好几个部门,如今在‘市民之家’一次就能办完。”在民权县“市民之家”,刚办完业务的企业主纷纷点赞。这背后,是民权县以数字赋能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
“一网统管”,让风险“看得见、早化解”。民权县全力推进县、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整合综治中心、网络应急指挥中心、“雪亮工程”、“蓝天卫士”、“12345”热线等智慧平台资源,打造“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信息中枢。无论是群众反映的诉求,还是行业排查的隐患,都能通过平台“一网归集”,再精准推送至对应网格。截至目前,高效能治理平台累计处置各类事件55455件,事件按照“发现-上报-交办-办理-反馈-评价-归档”的七步工作法进行处置,事件办结率93.67%、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实现“隐患提前发现、风险及早化解”,让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一网通办”,让服务“少跑腿、更高效”。依托“市民之家”,民权县拓展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功能,推动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跨系统“互联互通”。从社保缴费到营业执照办理,从不动产登记到民生补贴申领,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更有效率。
“一网协同”,让发展“更畅通、更有力”。民权县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发挥数据赋能优势,制定具有民权特色的“一件事”服务事项实施方案,探索与海关部门联合协作,聚焦企业物流需求,推出“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务更优”的定制化服务,为当地产业发展打通“物流新通道”,让数字赋能从“政务领域”延伸至“产业领域”,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党建引领强根基,网格服务暖民心,数字赋能提效能。如今的民权县,基层党组织更具凝聚力,网格治理更显精细化,智慧平台更富战斗力,一幅“治理高效、群众满意、平安和谐”的基层治理新画卷,正在豫东大地上徐徐展开。 (张增峰 宁津瑜)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