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正文

太行山下:千亿有色金属集群砥砺前行

河南日报   |   李保平 热度:
2022-12-21 12:37:19

济源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2007年,是济源示范区为实现有色金属产业集聚集群集约,探索发展循环经济而规划建设的开发区。

太行山下崛起千亿产业新城,济源有色金属基地闻名全国。

豫光集团铜厂生产线。

  □李保平

  济源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2007年,是济源示范区为实现有色金属产业集聚集群集约,探索发展循环经济而规划建设的开发区。开发区位于济源中心城区以北2公里,2010年省批规划面积为11.6平方公里,2022年有望扩区至26平方公里。

  济源经开区着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节能环保、储能电池、建材等主导产业,是省、示范区重点打造的千亿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开发区已入驻企业140家,其中规上企业43家,重点企业有豫光集团、万洋集团、金利金铅、华能沁北、济源钢铁、中联水泥、济源煤业、丰田肥业等,其中豫光集团连续多年蝉联中国企业500强,万洋、金利连续多年蝉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2021年,济源经开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5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4亿元,实现税收14.4亿元。

  银闪闪——中国最大的白银基地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有色金属产业,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产业,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更是济源经开区发展的压舱石。

  济源经开区是亚洲最大的绿色铅锌冶炼基地、中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截至2021年,已经形成年产电解铅115万吨、电解锌35万吨、电解铜15万吨、黄金16.27吨、白银3942吨的生产规模。其中,电解铅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2%,电解锌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2%,电解铜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2%。

  济源经开区以有色金属产业为主导,打造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静脉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协同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初步建立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生态园、铜基新材料产业园、光电新材料产业园、生态循环建材产业园、锌合金深加工产业园、贵金属深加工产业园、静脉产业园等七个产业园,打造了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创新特色,以覆盖整个产业、行业生产全过程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实现了经开区产业、行业整个生命周期的循环经济标准化管理。用一张生动的产业图谱,把锌产业、铜产业、铅产业、稀贵金属产业、静脉产业、生态建材产业连接起来,描绘出了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愿景。

  大优强——全国有色龙头企业振兴济源有色金属产业

  济源经开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五链”耦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做大做强有色金属主导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创新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曾先后获得“国家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园区”“国家绿色园区”“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国家第三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单位”“河南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河南省静脉产业园”“河南省对外开放先进开发区”“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河南省节约集约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河南省专利导航实验区”等荣誉称号。

  以济源经开区为主要载体,以河南豫光、金利金铅、万洋冶炼等中国名企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共同撑起有色金属的天空,让济源在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河南豫光,连续多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财富500强。作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大型骨干企业,河南豫光是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企业,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全国废旧金属再生利用领域试点企业,首批清洁生产化示范企业,第一批通过铅锌准入和再生铅准入的企业,并被誉为“中国铅工业博物馆”和“世界再生铅发展的中国样本”。

  金利金铅和万洋冶炼,并肩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金利金铅是中国对外贸易民营企业500强、河南省首批白银加工贸易企业、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河南省智能工厂。万洋冶炼是农业农村部重点企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AAA信用企业、河南省100强企业。

  “豫光”“济金”“万洋”均为中国著名商标,三大品牌的银锭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伦敦贵金属协会和上海期货交易所注册,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因为品质卓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用银全部来自济源经开区。

  沉甸甸——研发活动全覆盖产学研合作机制现活力

  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是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济源经开区党组对此工作十分重视,坚持立足辖区企业实际,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做大做强创新平台,加快推进产学研用,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切实将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工作与“万人助万企”活动相结合,真正让企业从“让我搞研发”转变为“我要搞研发”。

  截至2022年11月,济源经开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涉及17家企业,其中,有研发机构企业14家;研发机构28家,其中省级研发机构10家,市级研发机构6家;有研发人员企业14家;有研发经费企业14家;有产学研合作企业5家;对接高校数量12个,对接科研院所数量2个,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实现正常生产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

  济源经开区将科技创新放在发展的突出位置,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通过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打通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济源经开区成立科技创新中心,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企业研发调研工作,逐个调查并统计企业科研发展现状、面临的困难以及产学研合作需求,同时了解掌握、整理汇总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最新科技成果,组织经开区企业参加“高校科技成果”线上推介会,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搭建桥梁,加大了辖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有效助力经开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全面提升有色金属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让更多材料、产品和技术等进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中高端、关键环。

  人才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济源经开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创建各类研发、创新中心,目前辖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0家,各类研发机构28个,其中省级研发中心10个,市级研发中心6个,创建了河南省铅锌冶炼固废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锌基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锌清洁冶炼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河南省特殊钢材料创新中心等多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河南豫光,作为全国“能效领跑者企业”“质量标杆企业”,参与了5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获得科技成果近200项、专利147项(发明专利51项),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企业已经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底吹技术集群,非定态SO2转化技术、富氧底吹氧化—鼓风炉还原熔炼技术、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技术和废旧蓄电池回收技术、全湿法金银生产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万洋冶炼自主研发的富氧底吹还原炉热渣还原新工艺“底吹熔炼—熔融还原—富氧挥发连续炼铅新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硒产品应用与研究实验室获得“河南省新型研发机构”称号,首创用化学生物合成法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的核心技术。企业在金银深加工方面,拥有精密雕刻机、全自动清洗机、数控油压机、真空浇铸机、真空退火炉、高端彩色移印机、自动旋压机等国际先进生产加工设备。

  金利金铅自主研发的液态铅渣侧吹炉直接还原技术,获得国家有色金属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自主研发的纯氧侧吹熔池熔炼炉处理铅阳极泥、铜浮渣、再生铅、含锑杂料生产粗锑技术等科技成果,已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专家科技成果鉴定,获得发明专利证书。

  人才是创新之本,经开区制定了完善的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先后引进了一批掌握关键技术、拥有创新成果的高科技人才。目前,辖区拥有享受政府津贴专家4名,行业技术带头人45人,博士85人,硕士249名,中高级职称人员3845人,同时外聘专家20余人,每万人中拥有理工科本科以上人员1200名,建有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经开区通过吸引人才、不断创新,为企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成为全国有色金属产业的领跑者。

  济源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济源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卢一彬说:“未来,济源经开区将立足本地实际,全面围绕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济源经开区打造成为创新能力强劲、创新环境优良、创新经济活跃的国家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区和千亿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