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广场商圈
□魏鹏 贾璐
精管善治,城市向美而行;砥砺奋进,经济蓄势起飞。
从招商团队高频外出到专精特新企业竞相签约;从标准化厂房加速建设到上下游产业落地投产;从精准发力招才引智到产品研发迭代更新;从一站式服务到企业产品走出国门……勤者多劳,必有所获,近年来新乡牧野区以服务优带动产业兴,实现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效稳步向好。
尤其是2024年以来,牧野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创新提升、发展提升、绩效提升,积极顺应新形势,心无旁骛抓发展,顶压前行稳增长,多措并举防风险,推动经济“好”的态势持续彰显,“进”的力量持续积蓄,“稳”的基础持续扎实,“新”的动能持续强劲,“干”的氛围持续浓厚,“保”的底线持续牢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见到新气象。
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经济发展保持“进”态势
今年6月,常青绿筑公司年产10万吨绿色装配式建筑钢结构项目在位于牧野区的新乡电源产业开发区竣工,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可满足各类工业厂房、高层建筑、场馆、公共建筑等钢结构项目生产需求。
近年来,牧野区通过加强投资引导,提高投资精准性、有效性,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以高质量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区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18个,完成投资113亿元,超序时进度13个百分点;第13期“三个一批”项目8个,总投资32亿元,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达效率均达100%。
牧野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加快“建”的速度,加大“谋”的精度,掀起“招”的攻势,提供“优”的服务,坚定不移抓好“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运行,同比增长22.5%,居全市第1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建安投资分别增长168.8%、49.4%、27.3%。
同时,全区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开展产业招商、资本招商。以新能源与电池电动车专业园区、电波科技城暨数智谷为载体,积极对接年产10GWh钠离子电池等重点新兴产业项目,不断增强新能源电池领域竞争力。
今年上半年,新乡电源产业开发区签约引进河南万华电器有限公司投资的年产5万套低速车动力电池项目、江苏清能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投资的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暨光伏储充换智慧网络平台项目等重大产业项目8个,总投资26.1亿元。
全区还紧盯大型跨国公司、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重点引进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引导外资投向关键领域,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全年有望利用外资160万美元以上、市外资金50亿元以上。
全区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着力提升传统消费,稳定大宗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持续开展“耍在牧野”系列促消费活动,突出抓好汽车、电子产品、家居建材等大宗商品消费。利用街区、广场、商场等有形空间,打造牧野老街、万达“卡漫”夜市、理想城等一批夜游、夜食、夜购IP,不断丰富消费场景。
今年前8个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52.4亿元,总量居全市第6位;上半年全区人均可支配收入2.33万元、居全市第1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9亿元,税占比98.7%,全区经济保持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创新引领显现“强”势头
“我们公司依托小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行业基础,发展布局磷酸铁锂材料、锂电池循环再生产业等,打造锂电池材料生态闭环企业。”新乡天力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杜昆介绍,公司研发生产的三元正极材料主要应用到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等小动力领域。
据了解,新乡天力锂能通过自主开发、产学研用以及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等方式,深化产品技术,持续培育新的增长点。“目前公司已经开发出固态电池配用的超高镍正极材料,已通过小试、中试验证。”杜昆说。
位于该区的河南科隆电源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的企业,也是河南省最早一家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利用白名单企业。
“2022年,我们公司获批成立河南省新型动力及储能电池材料产业研究院,拥有超过320人的研发团队,为公司的持续创新和产品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该公司总经理雷正祥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牧野区坚持给政策、搭平台、强技术、建机制,充分释放创新驱动原动力,推动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近年来,全区积极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家。通过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70.89%,今年有望达到80%。
目前,牧野区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PI制”等方式,推动产学研用多主体联合攻关,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河南电池研究院等电池研发领先机构和企业合作,形成“研发+产业+应用”链式推进格局,抢占了新型体系电池行业发展制高点。
同时,全区正全面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将电源产业开发区、建北工业园、河师大园区等总面积11.78平方千米的4个区块纳入自创区辐射范围,让更多企业享受创新优惠政策。
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升级塑造“新”优势
走进牧野区国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笔者在位于该园区的河南省恒明新能源有限公司装配车间看到,伴随着机器轰鸣声,员工们正在电池生产线上加班加点生产镍电池和锂电池。
“公司先后与国内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签订了产学研协议,主要开发了镍氢电池等200多个品种的新型二次电池,市场覆盖率达90%,市场占有率达30%。”公司办公室主任仵旭东介绍,下一步,公司将从提升产能和提高品质两方面着手,引进智能化生产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计划2至3年内销售收入有较大增长。
据了解,牧野区电池产业链已集聚了新乡天力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科隆电源材料有限公司等众多龙头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尤其在锂离子电池及材料、镍氢电池及材料等领域竞争优势明显。
近年来,全区通过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做强优势产业,推动电池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塑造产业“新”优势。今年年初,全区集中签约、开工和投产共计14个项目,总投资69.6亿元,涵盖了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其中,“开工一批”活动的项目共有4个,总投资17.6亿元。
目前,全区正在依托新乡电源产业开发区现有4.2万平方米科技孵化园和17万平方米电波科技城等载体,谋划建设先进过滤技术产业园,推动过滤产业尽快形成集聚发展效应。
全区通过加快实施新乡市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园、牧野区新能源与电池产业园区等项目建设,不断壮大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规模。正在重点推进天力锂能三元正极材料、科隆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等项目,力争集群规模能级达80亿元以上。
今年上半年,开发区电池材料年产能达到8万吨,锂电、镍氢等各类电池年产能达到1.5GWh,电动车年产能达到24万辆,完成主营业务收入约30亿元。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制造业增加值分别较去年全年提高9.9个百分点和3.1个百分点。
着力提升城区品质城乡面貌彰显“美”颜值
9月20日,牧野区举行鸿源街暨东风路城市道路工程项目开工仪式。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城区交通和生态环境,丰富完善河师大片区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牧野区城市区域发展水平。
改革发展就是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牧野区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完善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在补齐短板中增强发展后劲,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区域协同的发展格局。
全区抓住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增强中心城区带动能力发展机遇,围绕市区发展规划,一体加速推动河师大、北环、高铁三大片区改造,实现城区提质扩容。今年以来,全区大力推动老旧管网更新、路网扩容、老旧小区配套设施完善等工作,提升改造豫新6号院、和平路70号院等48个小区。全力打通新二街、东风路、鸿源街3条道路,畅通城区“微循环”。新建街头绿地游园1处、旅游公厕7座,持续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实施“里子工程”,完成6000米老化排水管道提升改造工作,着力提升供水、电力等各类城市生命线系统韧性水平。
同时,以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常态化创建为抓手,全区持续开展“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专项整治和垃圾集中大起底、大清除、大整治行动,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有效增强政务基础设施承载运行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持续完善大数据综合服务监管体系,实现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推进了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区还深入推进“三通一规范”建设,2024年年底将完成全区所有行政村污水收集“户户通”工程。积极谋划总投资698万元的9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新普及无害化卫生厕所292户,推进公有化村卫生室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潮平岸阔风正劲,奋楫扬帆谱新篇。“牧野区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当好改革发展实干家,突出‘项目为王’拼经济,聚焦群众需求办实事,以善作善成的韧劲和真抓实干的作风,尽最大努力苦干实干、下最大功夫攻坚突破,做好‘改革题’答好‘发展卷’,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牧野实践作出贡献。”牧野区委书记李博说。
新乡牧野区:聚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勤者多劳,必有所获,近年来新乡牧野区以服务优带动产业兴,实现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效稳步向好。
万达广场商圈
□魏鹏 贾璐
精管善治,城市向美而行;砥砺奋进,经济蓄势起飞。
从招商团队高频外出到专精特新企业竞相签约;从标准化厂房加速建设到上下游产业落地投产;从精准发力招才引智到产品研发迭代更新;从一站式服务到企业产品走出国门……勤者多劳,必有所获,近年来新乡牧野区以服务优带动产业兴,实现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效稳步向好。
尤其是2024年以来,牧野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创新提升、发展提升、绩效提升,积极顺应新形势,心无旁骛抓发展,顶压前行稳增长,多措并举防风险,推动经济“好”的态势持续彰显,“进”的力量持续积蓄,“稳”的基础持续扎实,“新”的动能持续强劲,“干”的氛围持续浓厚,“保”的底线持续牢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见到新气象。
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经济发展保持“进”态势
今年6月,常青绿筑公司年产10万吨绿色装配式建筑钢结构项目在位于牧野区的新乡电源产业开发区竣工,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可满足各类工业厂房、高层建筑、场馆、公共建筑等钢结构项目生产需求。
近年来,牧野区通过加强投资引导,提高投资精准性、有效性,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以高质量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区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18个,完成投资113亿元,超序时进度13个百分点;第13期“三个一批”项目8个,总投资32亿元,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达效率均达100%。
牧野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加快“建”的速度,加大“谋”的精度,掀起“招”的攻势,提供“优”的服务,坚定不移抓好“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运行,同比增长22.5%,居全市第1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建安投资分别增长168.8%、49.4%、27.3%。
同时,全区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开展产业招商、资本招商。以新能源与电池电动车专业园区、电波科技城暨数智谷为载体,积极对接年产10GWh钠离子电池等重点新兴产业项目,不断增强新能源电池领域竞争力。
今年上半年,新乡电源产业开发区签约引进河南万华电器有限公司投资的年产5万套低速车动力电池项目、江苏清能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投资的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暨光伏储充换智慧网络平台项目等重大产业项目8个,总投资26.1亿元。
全区还紧盯大型跨国公司、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重点引进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引导外资投向关键领域,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全年有望利用外资160万美元以上、市外资金50亿元以上。
全区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着力提升传统消费,稳定大宗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持续开展“耍在牧野”系列促消费活动,突出抓好汽车、电子产品、家居建材等大宗商品消费。利用街区、广场、商场等有形空间,打造牧野老街、万达“卡漫”夜市、理想城等一批夜游、夜食、夜购IP,不断丰富消费场景。
今年前8个月,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52.4亿元,总量居全市第6位;上半年全区人均可支配收入2.33万元、居全市第1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9亿元,税占比98.7%,全区经济保持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创新引领显现“强”势头
“我们公司依托小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行业基础,发展布局磷酸铁锂材料、锂电池循环再生产业等,打造锂电池材料生态闭环企业。”新乡天力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杜昆介绍,公司研发生产的三元正极材料主要应用到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等小动力领域。
据了解,新乡天力锂能通过自主开发、产学研用以及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等方式,深化产品技术,持续培育新的增长点。“目前公司已经开发出固态电池配用的超高镍正极材料,已通过小试、中试验证。”杜昆说。
位于该区的河南科隆电源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的企业,也是河南省最早一家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再生利用白名单企业。
“2022年,我们公司获批成立河南省新型动力及储能电池材料产业研究院,拥有超过320人的研发团队,为公司的持续创新和产品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该公司总经理雷正祥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牧野区坚持给政策、搭平台、强技术、建机制,充分释放创新驱动原动力,推动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近年来,全区积极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家。通过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70.89%,今年有望达到80%。
目前,牧野区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PI制”等方式,推动产学研用多主体联合攻关,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河南电池研究院等电池研发领先机构和企业合作,形成“研发+产业+应用”链式推进格局,抢占了新型体系电池行业发展制高点。
同时,全区正全面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将电源产业开发区、建北工业园、河师大园区等总面积11.78平方千米的4个区块纳入自创区辐射范围,让更多企业享受创新优惠政策。
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升级塑造“新”优势
走进牧野区国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笔者在位于该园区的河南省恒明新能源有限公司装配车间看到,伴随着机器轰鸣声,员工们正在电池生产线上加班加点生产镍电池和锂电池。
“公司先后与国内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签订了产学研协议,主要开发了镍氢电池等200多个品种的新型二次电池,市场覆盖率达90%,市场占有率达30%。”公司办公室主任仵旭东介绍,下一步,公司将从提升产能和提高品质两方面着手,引进智能化生产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计划2至3年内销售收入有较大增长。
据了解,牧野区电池产业链已集聚了新乡天力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科隆电源材料有限公司等众多龙头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尤其在锂离子电池及材料、镍氢电池及材料等领域竞争优势明显。
近年来,全区通过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做强优势产业,推动电池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塑造产业“新”优势。今年年初,全区集中签约、开工和投产共计14个项目,总投资69.6亿元,涵盖了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其中,“开工一批”活动的项目共有4个,总投资17.6亿元。
目前,全区正在依托新乡电源产业开发区现有4.2万平方米科技孵化园和17万平方米电波科技城等载体,谋划建设先进过滤技术产业园,推动过滤产业尽快形成集聚发展效应。
全区通过加快实施新乡市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园、牧野区新能源与电池产业园区等项目建设,不断壮大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规模。正在重点推进天力锂能三元正极材料、科隆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等项目,力争集群规模能级达80亿元以上。
今年上半年,开发区电池材料年产能达到8万吨,锂电、镍氢等各类电池年产能达到1.5GWh,电动车年产能达到24万辆,完成主营业务收入约30亿元。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制造业增加值分别较去年全年提高9.9个百分点和3.1个百分点。
着力提升城区品质城乡面貌彰显“美”颜值
9月20日,牧野区举行鸿源街暨东风路城市道路工程项目开工仪式。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城区交通和生态环境,丰富完善河师大片区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牧野区城市区域发展水平。
改革发展就是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牧野区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完善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在补齐短板中增强发展后劲,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区域协同的发展格局。
全区抓住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增强中心城区带动能力发展机遇,围绕市区发展规划,一体加速推动河师大、北环、高铁三大片区改造,实现城区提质扩容。今年以来,全区大力推动老旧管网更新、路网扩容、老旧小区配套设施完善等工作,提升改造豫新6号院、和平路70号院等48个小区。全力打通新二街、东风路、鸿源街3条道路,畅通城区“微循环”。新建街头绿地游园1处、旅游公厕7座,持续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实施“里子工程”,完成6000米老化排水管道提升改造工作,着力提升供水、电力等各类城市生命线系统韧性水平。
同时,以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常态化创建为抓手,全区持续开展“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专项整治和垃圾集中大起底、大清除、大整治行动,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有效增强政务基础设施承载运行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持续完善大数据综合服务监管体系,实现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推进了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区还深入推进“三通一规范”建设,2024年年底将完成全区所有行政村污水收集“户户通”工程。积极谋划总投资698万元的9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新普及无害化卫生厕所292户,推进公有化村卫生室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潮平岸阔风正劲,奋楫扬帆谱新篇。“牧野区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当好改革发展实干家,突出‘项目为王’拼经济,聚焦群众需求办实事,以善作善成的韧劲和真抓实干的作风,尽最大努力苦干实干、下最大功夫攻坚突破,做好‘改革题’答好‘发展卷’,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牧野实践作出贡献。”牧野区委书记李博说。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