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都历史文化区规划效果图。
□张建华 逯靖远
在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征程中,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市规划院”)历经40年发展,不忘规划初心,始终以“与城市同频、与民生同向”为使命,承担地方国企的责任担当,具有城乡规划、测绘、建筑工程三项甲级资质,及市政工程、土地规划、工程咨询等多项乙级资质,通过ISO三体系认证,逐步成长为集“规划、设计、测绘、咨询”于一体的行业标杆。
党建引领强根基:锻造政治过硬、专业精湛的更新队伍
郑州市规划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业务、业务彰显党建”的融合发展思路,以高质量党建凝聚团队力量、校准发展方向。公司党委围绕“建设中部领先的城市更新服务商”目标,制定“人才强企、技术兴企”方略,通过“党员先锋岗”“技术攻坚组”等载体,推动党员骨干在城市更新一线挑大梁、当先锋,形成“党委统筹、支部推动、党员带头”的工作格局。
在队伍建设上,郑州市规划院已构建起一支335人的专业技术团队,其中教授级高工21人、高级工程师195人,国家注册执业人员170余人,党员占比超40%,成为城市更新的“核心智囊团”。该院新区规划院总工程师朱珊珊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作为党员技术骨干,她担任郑州市城乡建设局组建的“城市更新技术帮扶专家组”组长,两年间多次带领团队深入郑州各县(市)区开展技术帮扶,解决老旧小区改造、产业园区活化等难题;同时走进政府部门、企业、协会开展政策宣贯20余场,将“土地混合使用”“新型产业用地”等创新政策转化为实操指南,惠及干部群众超3000人,其授课成果获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高度肯定。
创新方法解难题:构建科学精准、高效协同的郑州范式
城市更新是涉及空间重构、功能升级、民生改善的系统工程。郑州市规划院立足实践,构建郑州市“城市体检—规划引领—专业协同”全领域全链条工作模式,让城市更新“有章可循、靶向发力”。
城市体检:为城市精准“把脉问诊”。郑州市规划院参与制定《河南省城市更新单元(片区)体检和策划方案编制审查规程(试行)》,开展郑州更新重点片区体检、郑州航空港区年度体检等工作。如同为城市体检工作配备“CT扫描仪”,科学指导城市体检和规划方案编制。在郑州航空港区体检中,构建“港—产—城—人”特色体检指标体系,持续检视城市发展机制、战略职能等深层次发展问题,并指导更新专项规划编制,创立了“一体编制、双向反馈”的工作范式。在金水东路东风南路商圈项目中,通过测算拥堵指数、地下空间利用率等指标,找出“地下交通连通不畅”“商业设施东强西弱”等核心问题,为后续方案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规划引领:让蓝图落地“一以贯之”。针对城市更新“碎片化”难题,规划建立“单元—街坊”两级管控体系,郑州市规划院编制完成了包括金水区油化厂更新单元、中原区郑煤机更新单元在内的9个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总用地面积18平方公里,规划通过存量挖潜、复合利用,补充单元内的设施短板,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为促进规划蓝图落地实施,郑州市规划院在郑州东站片区更新规划中提出“功能织补、空间缝合、文化植入”三大策略:通过建设立体慢行系统,将割裂的交通枢纽、商业办公、居住社区串联成整体;植入商业综合体、总部经济等产业载体;改造公共空间,提升片区功能,真正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
专业协同:促项目推进“协同高效”。为破解“多头管理、衔接不畅”问题,郑州市规划院建立“1+6+N”协同机制——1个公司城市更新领导小组统筹全局,6个专业院精准发力,规划、建筑、测绘、交通、市政、信息、大数据中心等N个专业团队协同配合,不断强化技术服务、资源对接、沟通协调能力,推动郑州市规划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
标杆项目立决心:书写功能提升、民生有感的更新答卷
郑州市规划院始终坚持“城市更新为人民”的理念,以一个个标杆项目让“更新成果”转化为“民生获得感”,从交通拥堵的缓解到商业活力的提升,从历史文化的传承到生活品质的改善,每一处更新都紧扣市民需求。
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2025年年初,郑州市规划院在郑州市政府统一部署下,投入骨干技术团队,高质量高效率完成《郑州市城市更新行动工作方案》,成功为郑州市争取到10亿元城市更新专项资金。该工作方案是郑州市未来三年城市更新工作的行动纲领,紧密对接郑州市未来发展战略,聚焦人民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体现了系统性思维、模式创新和郑州特色。
助力郑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商都历史文化区作为城市窗口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空间载体,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全面开展工作。一是落实市级部署,围绕“打造国际消费中心高地和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展示地”目标,讲好文化故事,深化功能协同,重塑地标体系。二是提出“交通先行、项目为王”的建设思路,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强化交通治理为切入口,对区域内的交通组织进行全面优化。三是对片区内所有项目、资产、资源等内容进行全面梳理,算好“投资—管理—运营—收入”经济账,形成项目清单,制定资金平衡方案。在郑东新区金水东路东风南路商圈、郑州市东站片区等区域规划中,通过交通基础设施更新、城市功能业态提升,打造郑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金字招牌”,实现“交通枢纽”到“城市客厅”蝶变。
政策创新赋动能: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郑州经验
城市更新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政策体系的支撑。郑州市规划院不仅是项目的“设计者”,更是政策的“参与者”,通过深度参与制度创新,为城市更新“破冰除障”,并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可推广的技术导则。
在政策制定上,2024年12月市政府印发的《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是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及城乡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实施规划管理的规范性政策文件。郑州市规划院利用多专业协同优势,紧紧围绕“坚持民生公益、坚持节约集约,充分尊重所有者权益,改善人居环境、激发城市活力、增强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功能四项目标”的基本原则,对上版技术规定进行了全面修订,建立了系统和精细化的技术管理体系,并适应新要求新增了城市更新章节,广受全国主流媒体关注和报道。
在标准建设上,郑州市规划院协助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制定了《郑州市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编制报批工作指引》《郑州市城市更新项目容积率等规划指标优化细则(试行)》《郑州市完整社区规划建设导则》《郑州城镇低效用地认定标准》等,服务支撑郑州市“1+2+N”城市更新政策体系,为城市更新项目落地提供制度保障。
在经验推广上,郑州市规划院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一方面在省内设立分支机构,将实践经验应用于豫东地区城市更新,同时多次在省市级会议上分享经验,为多地城市更新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与省内高校共建“实践基地”,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和专业队伍建设。
擘画未来谋新篇:锚定中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发展坐标
面向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要求,郑州市规划院制定“12345”发展战略,以长远布局推动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锚定“1个目标”,即成为中部地区领先的城市更新全链条服务商;推动“2大转型”,向“规划设计+全过程咨询”双轮驱动转型;聚焦“3个领域”,深耕TOD开发、工业遗产活化、完整社区建设;强化“4项能力”,提升政策研究、资源整合、项目策划、技术创新能力;实施“5大工程”,推进人才强企、数字赋能、品牌提升、市场拓展、管理优化。
“我们不仅要更新城市空间,更要更新人们的生活方式;不仅要提升城市颜值,更要增强城市气质。”郑州市规划院相关负责人的这句话,道出了企业的初心与使命。40载风雨兼程,郑州市规划院始终与郑州同呼吸、共成长;未来,该公司将继续以“规划之笔”绘就城市更新新图景,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多“规划智慧”与“实践力量”。
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以专业赋能城市更新 助力郑州城市发展
郑州市规划院立足实践,构建郑州市“城市体检—规划引领—专业协同”全领域全链条工作模式,让城市更新“有章可循、靶向发力”。
商都历史文化区规划效果图。
□张建华 逯靖远
在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征程中,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市规划院”)历经40年发展,不忘规划初心,始终以“与城市同频、与民生同向”为使命,承担地方国企的责任担当,具有城乡规划、测绘、建筑工程三项甲级资质,及市政工程、土地规划、工程咨询等多项乙级资质,通过ISO三体系认证,逐步成长为集“规划、设计、测绘、咨询”于一体的行业标杆。
党建引领强根基:锻造政治过硬、专业精湛的更新队伍
郑州市规划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业务、业务彰显党建”的融合发展思路,以高质量党建凝聚团队力量、校准发展方向。公司党委围绕“建设中部领先的城市更新服务商”目标,制定“人才强企、技术兴企”方略,通过“党员先锋岗”“技术攻坚组”等载体,推动党员骨干在城市更新一线挑大梁、当先锋,形成“党委统筹、支部推动、党员带头”的工作格局。
在队伍建设上,郑州市规划院已构建起一支335人的专业技术团队,其中教授级高工21人、高级工程师195人,国家注册执业人员170余人,党员占比超40%,成为城市更新的“核心智囊团”。该院新区规划院总工程师朱珊珊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作为党员技术骨干,她担任郑州市城乡建设局组建的“城市更新技术帮扶专家组”组长,两年间多次带领团队深入郑州各县(市)区开展技术帮扶,解决老旧小区改造、产业园区活化等难题;同时走进政府部门、企业、协会开展政策宣贯20余场,将“土地混合使用”“新型产业用地”等创新政策转化为实操指南,惠及干部群众超3000人,其授课成果获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高度肯定。
创新方法解难题:构建科学精准、高效协同的郑州范式
城市更新是涉及空间重构、功能升级、民生改善的系统工程。郑州市规划院立足实践,构建郑州市“城市体检—规划引领—专业协同”全领域全链条工作模式,让城市更新“有章可循、靶向发力”。
城市体检:为城市精准“把脉问诊”。郑州市规划院参与制定《河南省城市更新单元(片区)体检和策划方案编制审查规程(试行)》,开展郑州更新重点片区体检、郑州航空港区年度体检等工作。如同为城市体检工作配备“CT扫描仪”,科学指导城市体检和规划方案编制。在郑州航空港区体检中,构建“港—产—城—人”特色体检指标体系,持续检视城市发展机制、战略职能等深层次发展问题,并指导更新专项规划编制,创立了“一体编制、双向反馈”的工作范式。在金水东路东风南路商圈项目中,通过测算拥堵指数、地下空间利用率等指标,找出“地下交通连通不畅”“商业设施东强西弱”等核心问题,为后续方案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规划引领:让蓝图落地“一以贯之”。针对城市更新“碎片化”难题,规划建立“单元—街坊”两级管控体系,郑州市规划院编制完成了包括金水区油化厂更新单元、中原区郑煤机更新单元在内的9个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总用地面积18平方公里,规划通过存量挖潜、复合利用,补充单元内的设施短板,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为促进规划蓝图落地实施,郑州市规划院在郑州东站片区更新规划中提出“功能织补、空间缝合、文化植入”三大策略:通过建设立体慢行系统,将割裂的交通枢纽、商业办公、居住社区串联成整体;植入商业综合体、总部经济等产业载体;改造公共空间,提升片区功能,真正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
专业协同:促项目推进“协同高效”。为破解“多头管理、衔接不畅”问题,郑州市规划院建立“1+6+N”协同机制——1个公司城市更新领导小组统筹全局,6个专业院精准发力,规划、建筑、测绘、交通、市政、信息、大数据中心等N个专业团队协同配合,不断强化技术服务、资源对接、沟通协调能力,推动郑州市规划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
标杆项目立决心:书写功能提升、民生有感的更新答卷
郑州市规划院始终坚持“城市更新为人民”的理念,以一个个标杆项目让“更新成果”转化为“民生获得感”,从交通拥堵的缓解到商业活力的提升,从历史文化的传承到生活品质的改善,每一处更新都紧扣市民需求。
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2025年年初,郑州市规划院在郑州市政府统一部署下,投入骨干技术团队,高质量高效率完成《郑州市城市更新行动工作方案》,成功为郑州市争取到10亿元城市更新专项资金。该工作方案是郑州市未来三年城市更新工作的行动纲领,紧密对接郑州市未来发展战略,聚焦人民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体现了系统性思维、模式创新和郑州特色。
助力郑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商都历史文化区作为城市窗口和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空间载体,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全面开展工作。一是落实市级部署,围绕“打造国际消费中心高地和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展示地”目标,讲好文化故事,深化功能协同,重塑地标体系。二是提出“交通先行、项目为王”的建设思路,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强化交通治理为切入口,对区域内的交通组织进行全面优化。三是对片区内所有项目、资产、资源等内容进行全面梳理,算好“投资—管理—运营—收入”经济账,形成项目清单,制定资金平衡方案。在郑东新区金水东路东风南路商圈、郑州市东站片区等区域规划中,通过交通基础设施更新、城市功能业态提升,打造郑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金字招牌”,实现“交通枢纽”到“城市客厅”蝶变。
政策创新赋动能: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郑州经验
城市更新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政策体系的支撑。郑州市规划院不仅是项目的“设计者”,更是政策的“参与者”,通过深度参与制度创新,为城市更新“破冰除障”,并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可推广的技术导则。
在政策制定上,2024年12月市政府印发的《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是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及城乡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实施规划管理的规范性政策文件。郑州市规划院利用多专业协同优势,紧紧围绕“坚持民生公益、坚持节约集约,充分尊重所有者权益,改善人居环境、激发城市活力、增强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功能四项目标”的基本原则,对上版技术规定进行了全面修订,建立了系统和精细化的技术管理体系,并适应新要求新增了城市更新章节,广受全国主流媒体关注和报道。
在标准建设上,郑州市规划院协助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制定了《郑州市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编制报批工作指引》《郑州市城市更新项目容积率等规划指标优化细则(试行)》《郑州市完整社区规划建设导则》《郑州城镇低效用地认定标准》等,服务支撑郑州市“1+2+N”城市更新政策体系,为城市更新项目落地提供制度保障。
在经验推广上,郑州市规划院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一方面在省内设立分支机构,将实践经验应用于豫东地区城市更新,同时多次在省市级会议上分享经验,为多地城市更新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与省内高校共建“实践基地”,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和专业队伍建设。
擘画未来谋新篇:锚定中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发展坐标
面向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要求,郑州市规划院制定“12345”发展战略,以长远布局推动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锚定“1个目标”,即成为中部地区领先的城市更新全链条服务商;推动“2大转型”,向“规划设计+全过程咨询”双轮驱动转型;聚焦“3个领域”,深耕TOD开发、工业遗产活化、完整社区建设;强化“4项能力”,提升政策研究、资源整合、项目策划、技术创新能力;实施“5大工程”,推进人才强企、数字赋能、品牌提升、市场拓展、管理优化。
“我们不仅要更新城市空间,更要更新人们的生活方式;不仅要提升城市颜值,更要增强城市气质。”郑州市规划院相关负责人的这句话,道出了企业的初心与使命。40载风雨兼程,郑州市规划院始终与郑州同呼吸、共成长;未来,该公司将继续以“规划之笔”绘就城市更新新图景,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多“规划智慧”与“实践力量”。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