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 >正文

期待农村基础设施“毛细血管”更通畅

河南日报   |   记者 翁韬 热度:
2022-03-28 11:03:29

近一年来,我省各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基本完成影响防洪的水毁水利工程修复,优先恢复重建了交通、能源、通信等重点基础设施,各地防灾减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扶沟芦楼村桥的部分结构已经坍塌,桥板悬空。翁韬摄

  记者翁韬

  近一年来,我省各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基本完成影响防洪的水毁水利工程修复,优先恢复重建了交通、能源、通信等重点基础设施,各地防灾减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日前记者在我省部分农村地区走访时发现,一些水毁的农村基础设施尚未得到完全修复,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不便,不少群众希望这些农村基础设施“毛细血管”的修复工作也尽快纳入有关日程,早一天让这些“堵塞”的农村“血脉”畅通,恢复往日的勃勃生机。

  在汝州市王寨乡朱洼村,北汝河的一条支流——炉沟河穿村而过,将这个两三千口人的行政村一分为二,一座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水泥拱桥是连接两岸交通的主要通道。

  据当地村民介绍,去年的“7·20”特大暴雨期间,上游的来水暴涨,河水几乎与桥面平齐,汹涌的洪水将桥面冲断,桥上的水泥护栏全部冲走,至今这座桥仍然处于断行状态。

  3月18日,记者站在桥上看到,桥面有大约七八米宽,60多米长,两侧没有护栏,桥中间到对岸的20多米桥面已经坍塌,残留的大量水泥桥板散落在河道内,桥两侧的桥体上依稀可以看到“幸福桥”“修建于1980年”等字样。目前,桥两端已经用水泥墩设置了路障,禁止通行,行人车辆都要临时绕行距离断桥约100米远的一座漫水桥。

  据当地村民介绍,这座桥是沿途数个村庄近万人的主要出行通道,由于桥梁断行,不少车辆只得绕行才能到达对岸。而且,丰水期,漫水桥会被上涨的河水淹没,这也给当地群众的出行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采访中,不少居住在河两岸的群众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修缮或者重建“幸福桥”,让出行不再“望桥兴叹”。

  朱洼村村支部书记王同聚告诉记者,朱洼村的这座“幸福桥”修建于1980年,是当年村集体集资修建,由于桥龄超过40年,且当初的建设标准不高,加之大水冲断桥面,目前已经无法使用。重新修建“幸福桥”的计划灾后就进行了上报,已经列入2022年水毁重建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动工,解决周边群众的出行难题。

  记者在多地的走访中也发现,在去年的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中,不光是部分农村交通基础设施遭到重创亟待恢复,一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元气大伤。

  在扶沟县吕潭乡芦楼村,一座与相邻的李庄村连接的生产桥也在去年的洪涝灾害中成了危桥。3月18日,记者在该桥边看到,这座桥由砖石桥墩、水泥预制板桥面搭建而成,生产桥的一侧,桥梁两头的护坡土壤被大水冲刷后形成了两处大面积的淘空区,部分桥面、路面悬空着,险象环生。砖砌的桥梁部分附属建筑已经坍塌,大量的砖块堆积在河道内。

  行走在桥面上,记者看到桥面宽约三四米,长约20多米,部分水泥预制板已经被碾压破碎,桥头的几块水泥板已经缺损,形成了多处镂空桥面,过往行人车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坠入河中。

  一位正在附近给麦田施农药的芦楼村村民告诉记者,这座桥是清水河支流上的生产桥,是芦楼村村民出行、生产的主要通道之一。桥成了危桥之后,让他最担心的是,除了村民出行不便需要绕行之外,由于现在桥面损毁严重,农忙时节大型农用机械根本无法通过,附近数百亩农田的农业生产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虽然两侧桥头都设置了“危桥禁止通行”的警示牌,但是在采访中,记者也看到往来的行人车辆依然不断,有些私家车辆为了避免绕路,仍然涉险过桥,车轮撞击到桥面缺口处“砰砰”作响,让人不禁捏了一把汗。

  此后,记者从扶沟县相关部门了解到,2021年“7·20”洪涝灾害期间,吕潭乡是泄洪区,经洪水冲刷,吕潭乡部分桥梁损毁,其中包含芦楼村的两座桥,已全部纳入扶沟县水毁设施灾后重建项目库,目前正在进行施工前的规划设计、招投标工作,计划于今年汛期来临之前全部修复完成。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