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微光书苑里,李翠利与孩子们共读一本书。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之甜 摄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之甜
3月13日下午,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微光书苑门口,写完作业的孩子们高兴地玩起了气球,李翠利在一旁用手机拍照后,转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附上“微光书苑,快乐童年”。就在前不久,这位微光书苑的创始人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李翠利是一个普通妇女。2008年,为了抵制低俗文化侵袭,她在自家超市里创办“微光书苑”,不收任何费用,无需任何证件,零门槛借阅,推广乡村阅读。
近年来,记者曾多次走进微光书苑,看着这个小小的农家书屋在李翠利的不懈努力下,从小超市一角扩展成一个30多平方米、摆着满满书籍的图书馆活动室,李翠利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安阳市扫黄打非先进个人等荣誉。
“我不在乎别人说我傻,我一直都在努力做好我自己。”李翠利回忆,当年,在看到歌舞团的一场低俗表演给村里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后,她自掏腰包买来300本旧书,又拿出自己收藏的200本书,把它们摆在超市货架中间,用4张A4纸打印出“微光书苑”4个大字,贴在墙上。
“用书籍这点儿‘微光’,点亮孩子们这束微光,这样他们成长的道路才能更亮堂……”这是李翠利的初心,更是她坚持十多年的动力。
创办容易,坚守难。近年来,随着各级媒体的报道,因致力弘扬新风正气,微光书苑远近闻名。可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只有李翠利知道。
“村民刚开始不理解,不知道这是干啥的,他们结账的时候我就说,拿本书回去看吧,不要钱。”她对来超市买东西的村民反复劝说。
孩子们没有看书的习惯,咋让他们愿意看?李翠利有妙招。“谁来借书,就给谁发糖吃!”果然,想吃糖的孩子人人手捧一本书,喜滋滋地回家。还书的时候,李翠利还会问一些问题,主人公是谁?对什么情节印象深刻?回答出来的孩子可以领到铅笔、橡皮,写了读后感的还能得到笔记本……
“后来大人也开始问,说小孩看书有奖品,俺看书有啥奖励?”李翠利准备了毛巾、牙刷、食盐做奖品,效果不错。
小手拉来大手,大手牵着小手,村里阅读氛围越来越浓。
来借书的人多了,书却不够了。这让李翠利又喜又忧。她骑着三轮车到处“化缘”。“我当时专门去一些机关单位、书店,问人家有没有淘汰的书,或者能不能给捐赠一些……还被人撵过。”她跑遍了内黄的大街小巷,只要有条件置办书的,都上门试过。
有人质疑,有人嘲笑,她却始终坚定。
再后来,微光书苑开始受到外界关注。越来越多的机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与她联系,上海一家公益组织一次就捐赠了3吨书。
从2012年开始,不断有别村的超市经营者找到李翠利,想在自己的店里也放点书让大家看。她开始发展合作店,由微光书苑免费配书,定期还可以互相交换书籍。最多的时候,“零门槛”借阅模式推广到27家合作店,借阅者达30多万人次。
“微光”渐呈燎原之势。
从只手燃灯到众人拾柴,从村民自发再到周边近百人在做基层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在李翠利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为乡村阅读推广和文化繁荣注入新的生机和力量。
如今,每到周日,微光书苑便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刚开始只想提供一个阅读的环境,后来孩儿们越来越多,就创办了‘儿童之家’,他们来这里写作业、搞活动。”李翠利说,有时是孩子们自己组织开展活动,有时还会请志愿者给村民讲育儿、心理健康、防诈骗等知识。
“我会继续脚踏实地做好当下事,做更多关爱青少年的活动,丰富农村女性的精神文化生活,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李翠利说,希望这束乡间的微光聚起更大的光芒。
“微光”漫染 星光璀璨——记李翠利和她的微光书苑
3月13日下午,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微光书苑门口,写完作业的孩子们高兴地玩起了气球,李翠利在一旁用手机拍照后,转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附上“微光书苑,快乐童年”。
在微光书苑里,李翠利与孩子们共读一本书。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之甜 摄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之甜
3月13日下午,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微光书苑门口,写完作业的孩子们高兴地玩起了气球,李翠利在一旁用手机拍照后,转发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附上“微光书苑,快乐童年”。就在前不久,这位微光书苑的创始人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李翠利是一个普通妇女。2008年,为了抵制低俗文化侵袭,她在自家超市里创办“微光书苑”,不收任何费用,无需任何证件,零门槛借阅,推广乡村阅读。
近年来,记者曾多次走进微光书苑,看着这个小小的农家书屋在李翠利的不懈努力下,从小超市一角扩展成一个30多平方米、摆着满满书籍的图书馆活动室,李翠利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安阳市扫黄打非先进个人等荣誉。
“我不在乎别人说我傻,我一直都在努力做好我自己。”李翠利回忆,当年,在看到歌舞团的一场低俗表演给村里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后,她自掏腰包买来300本旧书,又拿出自己收藏的200本书,把它们摆在超市货架中间,用4张A4纸打印出“微光书苑”4个大字,贴在墙上。
“用书籍这点儿‘微光’,点亮孩子们这束微光,这样他们成长的道路才能更亮堂……”这是李翠利的初心,更是她坚持十多年的动力。
创办容易,坚守难。近年来,随着各级媒体的报道,因致力弘扬新风正气,微光书苑远近闻名。可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只有李翠利知道。
“村民刚开始不理解,不知道这是干啥的,他们结账的时候我就说,拿本书回去看吧,不要钱。”她对来超市买东西的村民反复劝说。
孩子们没有看书的习惯,咋让他们愿意看?李翠利有妙招。“谁来借书,就给谁发糖吃!”果然,想吃糖的孩子人人手捧一本书,喜滋滋地回家。还书的时候,李翠利还会问一些问题,主人公是谁?对什么情节印象深刻?回答出来的孩子可以领到铅笔、橡皮,写了读后感的还能得到笔记本……
“后来大人也开始问,说小孩看书有奖品,俺看书有啥奖励?”李翠利准备了毛巾、牙刷、食盐做奖品,效果不错。
小手拉来大手,大手牵着小手,村里阅读氛围越来越浓。
来借书的人多了,书却不够了。这让李翠利又喜又忧。她骑着三轮车到处“化缘”。“我当时专门去一些机关单位、书店,问人家有没有淘汰的书,或者能不能给捐赠一些……还被人撵过。”她跑遍了内黄的大街小巷,只要有条件置办书的,都上门试过。
有人质疑,有人嘲笑,她却始终坚定。
再后来,微光书苑开始受到外界关注。越来越多的机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与她联系,上海一家公益组织一次就捐赠了3吨书。
从2012年开始,不断有别村的超市经营者找到李翠利,想在自己的店里也放点书让大家看。她开始发展合作店,由微光书苑免费配书,定期还可以互相交换书籍。最多的时候,“零门槛”借阅模式推广到27家合作店,借阅者达30多万人次。
“微光”渐呈燎原之势。
从只手燃灯到众人拾柴,从村民自发再到周边近百人在做基层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在李翠利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为乡村阅读推广和文化繁荣注入新的生机和力量。
如今,每到周日,微光书苑便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刚开始只想提供一个阅读的环境,后来孩儿们越来越多,就创办了‘儿童之家’,他们来这里写作业、搞活动。”李翠利说,有时是孩子们自己组织开展活动,有时还会请志愿者给村民讲育儿、心理健康、防诈骗等知识。
“我会继续脚踏实地做好当下事,做更多关爱青少年的活动,丰富农村女性的精神文化生活,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李翠利说,希望这束乡间的微光聚起更大的光芒。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