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正文

郑州市第十一中学探索新高考背景下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河南日报   |   郭勤学 热度:
2022-08-18 10:52:35

按照河南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我省将实行“3+1+2”新高考模式,取消文理分科,到2025年初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郑州市第十一中学校园风貌。

  按照河南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我省将实行“3+1+2”新高考模式,取消文理分科,到2025年初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实施新高考模式,对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准确理解高考综合改革方案透露的育才、选才理念?应对新高考,普通高中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教学管理将如何调整和改变?这些都需要普通高中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创新落实。

  作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省级示范校,郑州市第十一中学近年来积极探索普通高中更高水平育人方式的创新,认真组织新高考新课标教学评价实施能力提升培训,在构建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有益经验。随着高考综合改革启动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学校将进一步抓住改革机遇,创新发展,科学应对,推动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改革导向

  体现育人为本,促进科学选才

  我省这次高考综合改革是对高考招生制度的整体设计,从科目设置、评价方式、录取办法等方面全面推进,充分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也彰显了“育人为本”“科学选才”的改革理念,具体而言,有以下三方面的转变:

  一是从共性到个性。我省高考改革采用“3+1+2”模式。这种科目设置,强调高中的基础性与学生的选择性,尊重学生个性与学科共性,由原来的“套餐选择”,改为一定意义上的“自助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学生根据自我认知、社会理解、学业发展、理想追求等情况,进行多元选择,高校根据人才培养规律,提前发布选考科目要求,增大了高校与学生选择的匹配度,真正起到了服务选才的作用。

  二是从选拔到选择。高考改革方案鼓励学生结合个人学业、兴趣、特长和专业志向,学其所好、考其所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各尽其才。志愿设置方面,实行“院校专业组”志愿模式,考生既可选择同一所高校不同专业组,也可选择不同高校的相同专业组,更好地满足考生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需要。在整个高招录取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和主动权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从选拔到选择,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释放了高考改革的各项优势。

  三是从成绩到成长。此次高考综合改革的亮点之一是“两依据、一参考”。所谓“两依据”,主要是指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指的是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不仅是高校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更是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发展、促进普通高中学校特色育人的有效手段。这意味着高考人才的选拔将不再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加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这是教育理念上的重大进步,是素质教育在高考中的重要体现,有利于破除“五唯”痼疾,构建多元综合评价体系。

  探索创新

  实施课程改革,提升教师能力

  去年9月,我省印发《关于做好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2021年修订)》,明确从2021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新生起,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新高考时代,教师的教学角色将趋向多元化,课程建设者、生涯指导者、教学研究者、学生个性化成长引领者等均是教师需要努力扮演好的新角色。

  一年来,按照省市要求,郑州市第十一中学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新课改”,探索建立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班主任和导师制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为今年秋季启动的高考综合改革做足准备。

  组织专业培训,更新教育理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新高考背景下,教育教学必须转变以知识点为主的重讲解、重结论的倾向,要还原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培养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真正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学校认真做好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研究,组织引导教师学习相关文件及其他省市的优秀经验,把握最新的课改动态,探索适合学校的课改实施路径。

  利用岗位潮汐,优化课程建设。新高考改革后,学生对选考课程有了自主选择权,而每届学生的选择又不尽相同,甚至会有很大差异。因此,在河南新高考改革实施元年,学校为选课走班教学提供保障,做足教师储备。学校制定了具体的新课程改革方案、新教材实施方案,在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的同时,学校鼓励暂时富余的老师根据自身爱好和特长,开发更多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并以“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名校长工作室”“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郑州市名师工作室”为依托,加大教科研力度,对其中的优秀成果重点支持,形成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结构完整、层次清晰、递进有序的校本课程“超市”。

  加强课例研讨,抓好课堂主阵地。课堂是教师成长实践的主阵地,对课堂的研究分析是促进教师成长最有效的途径,学校设置多种形式的观摩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并探索“闪亮课堂”新模式,经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反思磨合,帮助教师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课堂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创新的能力,教学实施要以学情为抓手,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学生在解决情境化任务过程中深度理解理论,形成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顺应学生的知识和情感脉络,使学生在习得理论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够解决生活中各类问题的良好素养。

  坚持试题研究,明确改革方向。高考试题体现着国家意志,体现着对课程标准的落实,体现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体现着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和考察方式。我们要求各教研组深入开展以研究高考试题为内容的特色教研活动,深入研究高考试题特点、命题方向、规律趋势,交流研究心得与收获,形成研究成果和下一步备考策略。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老师们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一核四层四翼、大单元整体教学等内容与高考题目研究结合起来,尤其关注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密切联系,教师们深刻认识到,教学必须以教材为范本,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继而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品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多次举行高考试题研究成果展示会,分享展示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各学科教师精选典型试题、命制原创试题、模拟高考试题,建立了学校专属的试题库。

  完善育人机制,推进导师制度。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以班级任课教师为主、其他班级(年级)教师为辅,以师生双向自愿选择为主、指定结对为辅,推进人生导师制,在确保师生全员覆盖的基础上,加强师生之间、导师之间、导师和班主任之间的交流互动,及时全面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需求意愿、学习情况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一对一个体化指导活动。

  教学变革

  做好生涯规划,构建多元评价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应从以下三方面作出调整和改变:

  实行选课走班教学。新高考改革实施以来,选课走班存在的形式,目前有三种情况:完全不走班(套餐式)、部分走班(部分学科走班、部分学生走班)、全部走班。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建议学校结合学科建设情况,通过专项测试、专题讲座、名师讲堂、特色社团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指导学生科学选科,因材施教。

  积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那么多种组合,学生该如何选择?学校和家长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完全不管,应该积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搭建相应的平台,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不同职业与行业特点,了解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就高中生而言,生涯探索、生涯决策、生涯行动都是其生涯规划过程中的重要课题,是破解生涯规划难题的重要方法。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本校学生的需求分析,生涯规划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同时可以采用分层设计、小组教学、开设校本课程、主题沙龙、个体生涯辅导、职业体验等不同方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还要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生涯实践平台。

  做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根据新高考方案,综合素质评价是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近年来,学校创新育人体系,形成“立人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更高水平育人方式的实践与探索,构建精准目标(Aim)、精准计划(Arrange)、精准实施(Act)、精准评价(Assess)和精准调整(Adjust)的“5A”培养体系,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科技,为学生量身定制精准有效的培育方案、实施策略和改进措施,达到“一人一方案、一人一目标”。这有助于推动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选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更高水平的育人方式创造条件。

  新高考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比如,选课和生涯规划指导如何更具方向性和实效性?师资组合和教学组班如何更加科学合理?选课、排课、课堂管理如何更加高效有序?如何进一步体现新高考背景下考核评价的科学性?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探索前行,充分把握高考改革机遇,实现学校优质高位发展。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