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3项。
□焦爱萍 胡昊 范龙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是首批入选的9所高职院校之一。此次入选,是学校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基于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以需求为导向,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以双创文化为引领、以打造双创实践平台为突破点、以营造良好双创生态为保障条件,持续开展研究和实践探索。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全国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河南省青年创业示范园区等。
坚持双创文化引领,构建立体多元文化体系,强化学生双创意识,促学生“思创”。学校落实生本理念,在校园内打造双创文化“足迹”景观,开发“水利创新数字博物馆”和校本双创系列微课视频,建立校内“鲲鹏山黄河创新技术体验基地”和校外的黄河双创实践育人基地。通过组织参观,使学生切身体验水利工程创新成就,感受创新在水沙协调的“安澜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河”、创造美好生活的“幸福河”建设中的魅力价值。定期召开“黄河之星双创故事会”,学生通过讲述大禹、李冰父子等治水人物故事,讲述黄河治理创新发展成就,讲述吴祖太、王化云等优秀校友“创大业”的事迹,感悟“求实创新、开拓拼搏、求新创业”的精神。学校构建价值塑造、双创启迪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的“水利文化、黄河文化、水院文化”三个层面校本双创文化育人体系,通过“一年一赛季、一季一分享、一月一讲座、两周一培训”的特色双创文化活动,促使学生双创意识觉醒,自觉将个人价值实现与民族复兴结合,进而厚植“大业一肩担”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
构建“三阶递进”双创课程体系和“双平台”融合的双创实践教学载体,提升学生双创能力,促学生“会创”。基于需求导向,贯通衔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双创能力培养目标链。开设“通识课程→专创融合课程→基于双平台的双创实践项目课程”三阶递进的双创课程体系,将双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打牢双创知识能力基础。校企合作构建“国省市校”四级开放的科创平台,推动水利CAD协会等23个创客团队“苗子”进入对应方向的科创平台,参与课题研发和科技服务项目。学生参与完成水利BIM设计、河清海晏、空天测绘等平台的600余项技术服务项目。基于“以研促创、资源共享”,构建“国省市校”四级开放双创孵化平台,建立动态的“创意种子营—创客苗圃营—创业孵化营”培育机制,打造实践场景,创设斯特林发动机设计等65个专业创新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依托开封市应用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将企业需求与科技成果通过平台的小试、中试和标准化生产车间进行转化,推进“创新链”与“创业链”耦合,实现“企业出题目、科研做文章、创业促转化、案例进课堂”,为师生创设了真实的创业孵化实践环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敢闯会创”。
政行校企协同,构建双创资源聚合生态圈,激发学生双创活力,促学生“敢创”。充分发挥政府的牵引作用,整合行业区域地方资源,依托中国水利职教集团、黄河流域职业教育联盟和开封市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整合行业区域地方资源,将行业企业、相关高等院校、研究院所、成果转化机构、孵化基地等组织起来,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搭建科技创新供需桥梁,推进产学研转创对接,创设“需求+供给”互联互通的3个双创资源聚合生态圈。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制度,加大对成果转化项目负责人奖励力度,促进成果转化。设立“黄河之星创业种子基金”,为优质双创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保障项目实施。与黄河水利委员会合作建设黄河工程安澜医院,与郑州大学王复明院士团队合作建设坝道工程医院,与黄河明珠集团、江河工程检验检测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12个产业研究院,技术对接产业,支持项目落地投产走进市场。师生团队创新性提出生物—固结植生—工程—砒砂岩改性综合防治技术集成体系,解决鄂尔多斯高原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治理、雨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问题,并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获得国家农业节水科技奖三等奖1项、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
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在各类双创大赛中共获得国际奖14项、国家奖226项,其中,在“互联网+”双创大赛、挑战杯等大赛中,获国家金奖3项、银奖4项、铜奖7项;省赛金奖60项、银奖95项、铜奖125项。2021年,在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成就展中,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对学校提升双创工作水平,推进教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服务学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成效,给予了肯定;国家级众创空间连续三年以优异成绩通过科技部考核。目前已遴选“种子营”培育项目8146个,进入“苗圃营”项目247个,成功孵化河南中淮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河南德淼水土流失防治服务有限公司等62家科技型企业,为黄河大堤险工、山西汾河灌渠防渗等工程“强身健体”。双创团队研发和推广使用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13套黄河水文泥沙监测设备、4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关键技术,有效地支撑了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让平台矩阵的创新智慧闪耀在大河之上。
思创、会创、敢创一体贯通 持续深化双创教育改革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是首批入选的9所高职院校之一。
学校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3项。
□焦爱萍 胡昊 范龙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是首批入选的9所高职院校之一。此次入选,是学校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基于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以需求为导向,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以双创文化为引领、以打造双创实践平台为突破点、以营造良好双创生态为保障条件,持续开展研究和实践探索。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全国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河南省青年创业示范园区等。
坚持双创文化引领,构建立体多元文化体系,强化学生双创意识,促学生“思创”。学校落实生本理念,在校园内打造双创文化“足迹”景观,开发“水利创新数字博物馆”和校本双创系列微课视频,建立校内“鲲鹏山黄河创新技术体验基地”和校外的黄河双创实践育人基地。通过组织参观,使学生切身体验水利工程创新成就,感受创新在水沙协调的“安澜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河”、创造美好生活的“幸福河”建设中的魅力价值。定期召开“黄河之星双创故事会”,学生通过讲述大禹、李冰父子等治水人物故事,讲述黄河治理创新发展成就,讲述吴祖太、王化云等优秀校友“创大业”的事迹,感悟“求实创新、开拓拼搏、求新创业”的精神。学校构建价值塑造、双创启迪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的“水利文化、黄河文化、水院文化”三个层面校本双创文化育人体系,通过“一年一赛季、一季一分享、一月一讲座、两周一培训”的特色双创文化活动,促使学生双创意识觉醒,自觉将个人价值实现与民族复兴结合,进而厚植“大业一肩担”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
构建“三阶递进”双创课程体系和“双平台”融合的双创实践教学载体,提升学生双创能力,促学生“会创”。基于需求导向,贯通衔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双创能力培养目标链。开设“通识课程→专创融合课程→基于双平台的双创实践项目课程”三阶递进的双创课程体系,将双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打牢双创知识能力基础。校企合作构建“国省市校”四级开放的科创平台,推动水利CAD协会等23个创客团队“苗子”进入对应方向的科创平台,参与课题研发和科技服务项目。学生参与完成水利BIM设计、河清海晏、空天测绘等平台的600余项技术服务项目。基于“以研促创、资源共享”,构建“国省市校”四级开放双创孵化平台,建立动态的“创意种子营—创客苗圃营—创业孵化营”培育机制,打造实践场景,创设斯特林发动机设计等65个专业创新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依托开封市应用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将企业需求与科技成果通过平台的小试、中试和标准化生产车间进行转化,推进“创新链”与“创业链”耦合,实现“企业出题目、科研做文章、创业促转化、案例进课堂”,为师生创设了真实的创业孵化实践环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敢闯会创”。
政行校企协同,构建双创资源聚合生态圈,激发学生双创活力,促学生“敢创”。充分发挥政府的牵引作用,整合行业区域地方资源,依托中国水利职教集团、黄河流域职业教育联盟和开封市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整合行业区域地方资源,将行业企业、相关高等院校、研究院所、成果转化机构、孵化基地等组织起来,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搭建科技创新供需桥梁,推进产学研转创对接,创设“需求+供给”互联互通的3个双创资源聚合生态圈。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制度,加大对成果转化项目负责人奖励力度,促进成果转化。设立“黄河之星创业种子基金”,为优质双创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保障项目实施。与黄河水利委员会合作建设黄河工程安澜医院,与郑州大学王复明院士团队合作建设坝道工程医院,与黄河明珠集团、江河工程检验检测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12个产业研究院,技术对接产业,支持项目落地投产走进市场。师生团队创新性提出生物—固结植生—工程—砒砂岩改性综合防治技术集成体系,解决鄂尔多斯高原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治理、雨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问题,并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获得国家农业节水科技奖三等奖1项、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
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在各类双创大赛中共获得国际奖14项、国家奖226项,其中,在“互联网+”双创大赛、挑战杯等大赛中,获国家金奖3项、银奖4项、铜奖7项;省赛金奖60项、银奖95项、铜奖125项。2021年,在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成就展中,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对学校提升双创工作水平,推进教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服务学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成效,给予了肯定;国家级众创空间连续三年以优异成绩通过科技部考核。目前已遴选“种子营”培育项目8146个,进入“苗圃营”项目247个,成功孵化河南中淮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河南德淼水土流失防治服务有限公司等62家科技型企业,为黄河大堤险工、山西汾河灌渠防渗等工程“强身健体”。双创团队研发和推广使用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13套黄河水文泥沙监测设备、4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关键技术,有效地支撑了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让平台矩阵的创新智慧闪耀在大河之上。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