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天下的幸福生活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高志强牛静芳通讯员郝林文图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今年以来,内黄县繁阳街道以“能力作风建设年”为抓手,统筹推进“路、坑、房、电、水”综合治理,以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干部能力作风转变,为乡村振兴构建了有力支撑。
一村一景 提升人居环境
走进繁阳街道东长固村,干净的柏油路,中国风的墙绘,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游园点缀其中,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别有一番风味。
乡村建设,规划先行。繁阳街道秉持“先地下后地上,全空间综合整治,全街道同时推进”的建设理念,邀请设计院专家,立足各村实际,成立“专业团队+本土工匠+本地群众”的规划设计团队,对各村进行全方位设计,因村因地形规划,实行差异化建设,一村一方案,一处一景观。
繁阳街道东北部是万亩大棚、露地菜等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区,正在推进的“四好农村路”建设,涉及内郭路沿线8个村庄,全长4公里,加上正在建设的明庄、王七庄、真武庙等多个游园,将打造成以内郭路为主线的集生态、产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片区。
串珠成链,连点成片。在乡村建设中,繁阳街道立足全域谋划,坚持“路、坑、房、电、水”五位一体综合治理。今年以来,已实施18公里长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将实现23个村到主干道路的改造提升,推进13个村弱电入地,整治坑塘64处,拆除残垣断壁360处,建成小花园、小游园56处,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一片是我们村中心的老房子,一直闲置着,我们村将进行集中拆除,然后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繁阳街道东长固村党支部书记樊军介绍说。
聚焦难点,提质增效。空心村整治是乡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该街道以东长固村为试点,依托一户一宅、面积限定等政策,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讲清国家政策,取得群众理解和支持,与村民签订协议,由村集体进行拆除,统一规划设计,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现代农家小院,有效破解村中心宅基地闲置和外围无序扩张的供需矛盾。
塑形铸魂 凝聚群众正能量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繁阳街道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网格化”管理机制,张贴公示牌,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普通党员主动认领胡同长、游园长等。在东长固村,村党支部建成党建主题公园,设立微光长廊,把党员优秀典型事迹刻在长廊,进行公开表彰,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该街道积极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举办少年儿童篮球友谊赛、乒乓球赛等;开展“好少年”评选表彰活动,通过系红领巾、参观村史馆,讲述村庄发展历程和巨大变化,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在繁阳街道东长固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有老党员捐树捐花,有妇女儿童齐参与,营造了人人尽责、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浓厚氛围。
同时,该街道全面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今年共有26个村举办金秋助学活动。在李小汪村,村“两委”干部每年自发捐出1个月的工资作为教育基金,已举办六届金秋助学活动,资助26名学生。深化推进“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弘扬尊老敬老优秀传统文化。每季度开展“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推动美丽文明新生活进家入户,凝聚了向上向善向美的新时代正能量。
“改”出新颜值 “造”就新生活——内黄县繁阳街道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内黄县繁阳街道以“能力作风建设年”为抓手,统筹推进“路、坑、房、电、水”综合治理,以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干部能力作风转变,为乡村振兴构建了有力支撑。
蓝天下的幸福生活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高志强牛静芳通讯员郝林文图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今年以来,内黄县繁阳街道以“能力作风建设年”为抓手,统筹推进“路、坑、房、电、水”综合治理,以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干部能力作风转变,为乡村振兴构建了有力支撑。
一村一景 提升人居环境
走进繁阳街道东长固村,干净的柏油路,中国风的墙绘,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游园点缀其中,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别有一番风味。
乡村建设,规划先行。繁阳街道秉持“先地下后地上,全空间综合整治,全街道同时推进”的建设理念,邀请设计院专家,立足各村实际,成立“专业团队+本土工匠+本地群众”的规划设计团队,对各村进行全方位设计,因村因地形规划,实行差异化建设,一村一方案,一处一景观。
繁阳街道东北部是万亩大棚、露地菜等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区,正在推进的“四好农村路”建设,涉及内郭路沿线8个村庄,全长4公里,加上正在建设的明庄、王七庄、真武庙等多个游园,将打造成以内郭路为主线的集生态、产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片区。
串珠成链,连点成片。在乡村建设中,繁阳街道立足全域谋划,坚持“路、坑、房、电、水”五位一体综合治理。今年以来,已实施18公里长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将实现23个村到主干道路的改造提升,推进13个村弱电入地,整治坑塘64处,拆除残垣断壁360处,建成小花园、小游园56处,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一片是我们村中心的老房子,一直闲置着,我们村将进行集中拆除,然后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繁阳街道东长固村党支部书记樊军介绍说。
聚焦难点,提质增效。空心村整治是乡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该街道以东长固村为试点,依托一户一宅、面积限定等政策,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讲清国家政策,取得群众理解和支持,与村民签订协议,由村集体进行拆除,统一规划设计,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现代农家小院,有效破解村中心宅基地闲置和外围无序扩张的供需矛盾。
塑形铸魂 凝聚群众正能量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繁阳街道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网格化”管理机制,张贴公示牌,亮身份、亮承诺、亮职责,普通党员主动认领胡同长、游园长等。在东长固村,村党支部建成党建主题公园,设立微光长廊,把党员优秀典型事迹刻在长廊,进行公开表彰,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该街道积极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举办少年儿童篮球友谊赛、乒乓球赛等;开展“好少年”评选表彰活动,通过系红领巾、参观村史馆,讲述村庄发展历程和巨大变化,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在繁阳街道东长固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有老党员捐树捐花,有妇女儿童齐参与,营造了人人尽责、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浓厚氛围。
同时,该街道全面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今年共有26个村举办金秋助学活动。在李小汪村,村“两委”干部每年自发捐出1个月的工资作为教育基金,已举办六届金秋助学活动,资助26名学生。深化推进“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弘扬尊老敬老优秀传统文化。每季度开展“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推动美丽文明新生活进家入户,凝聚了向上向善向美的新时代正能量。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