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娱 >正文

华服霓裳魅力西平

河南日报   |   记者 杨晓东 祁道鹏 热度:
2023-05-11 13:12:48

西平是嫘祖文化的发源地和缫丝制衣的文化原点,近年来,借助深厚文化底蕴和产业资源优势,大力推动服装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大美西平时尚华服。崔宝轩 摄

西平县嫘祖文化苑中的嫘祖像。苗银 摄

  西平是嫘祖文化的发源地和缫丝制衣的文化原点,近年来,借助深厚文化底蕴和产业资源优势,大力推动服装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目前西平拥有纺织服装生产企业50余家,年产各类服装2000万件,年产值达30多亿元,先后获得“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国家智慧型纺织产业园区试点”“中国服装制造名城”“河南省服装产业名城”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杨晓东 祁道鹏 本报通讯员 田春雨 刘天鹏

  生产线开足马力,工人加紧赶制订单。时下,走进西平县嫘祖服装新城,在中国知名女裤品牌——领秀梦舒雅的智能生产车间,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国女裤的领导品牌,公司每年向世界各地发送各式女裤200万条,产值近10亿元。

  华服霓裳,魅力西平。作为嫘祖文化的发源地和缫丝制衣的文化原点,西平如今又成为服装产业集聚之地。大型服装出口企业国泰服饰、中国内衣领导品牌爱慕、外贸生产企业阿尔本、首家女装上市品牌歌力思服饰等众多服饰品牌在此投资兴业。数据显示,目前当地拥有纺织服装生产企业5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22家,年产各类服装2000万件,年产值达30多亿元。西平县先后斩获“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国家智慧型纺织产业园区试点”“中国服装制造名城”“河南省服装产业名城”等荣誉称号。

  “飞针走线联四海,剪锦裁云绘蓝图。近年来,西平县以丰厚的嫘祖文化积淀为依托,为西平服装赋予‘科技、时尚、绿色’的全新理念,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强力延链补链,持续培育壮大纺织服装产业,聚焦打造百亿级服装产业集群,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驻马店市副市长、西平县委书记李全喜说。

  探源西平 嫘祖文化展现时代新风

  踏上念祖桥,经汉阙,缓步来到拜祖广场,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2023年4月25日,在西平县嫘祖文化苑,第十六届嫘祖拜祖大典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众多华夏儿女汇聚于此,礼拜人文女祖,同祈苍生万福。

  “嫘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也是中华文明最初的文明启蒙老师,纪念嫘祖对中华民族有着重要意义。”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王久辛说。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据《史记》记载,嫘祖是中华始祖轩辕黄帝的正妃,是华夏文明的奠基人,她辅助黄帝南征北战、教化民众、缫丝制衣、母仪天下,开启服饰文明、姻亲文明、农耕文明,被尊称为中华之母、“先蚕”圣母。在她的身上集中闪烁着中华女性勤劳、善良、智慧的优秀品质和传统美德。

  作为嫘祖文化的发源地,西平县深挖嫘祖文化的精神内核,加大对嫘祖文化的保护传承,自2008年以来,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六都举办嫘祖故里拜祖大典,厚植文化底蕴,涵养家国情怀,凝聚起爱母孝亲、勤劳奉献的精神力量,生动诠释了嫘祖文化、母亲文化的丰富内涵与魅力。2013年,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在西平县举行首届中华母亲节研讨会,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一致达成共识,把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至四月初二定为母亲文化宣传月。

  多年来,西平县以嫘祖故里拜祖大典和母亲文化宣传月活动为载体,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开展一系列以尊母、爱母、敬母、孝母为主要内容的母亲文化宣传活动,大力进行爱母孝亲教育,不断提升嫘祖文化、母亲文化的影响力,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社会效果。

  “我出生在嫘祖生活过的土地上,在西陵的风土人情中生活近二十年。从小就听妈妈说过嫘母的故事,我好奇地看着妈妈养蚕抽丝织布,枕着妈妈给我做的蚕沙枕头进入梦乡。”西平籍作家、学者胡松涛说,“因为丝绸,人们拥有梦想和远方。”

  创业有方 “西平裁缝”与“缝盘下乡”优势叠加

  嫘祖制衣泽万代,后辈传承创新业。作为“蚕神”嫘祖的故里,西平人流淌了千年的血液里早已深深地融入了源远流长的服饰文化基因。在20世纪80年代,西平县就因生产、销售服装而闻名中原,“西平裁缝”的美誉一度响彻全国。

  为有效解决服装企业缝盘加工用工不足的问题,2021年以来,西平县以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为抓手,依托纺织服装主导产业,在嫘祖、五沟营、盆尧等14个乡镇建设了24个缝盘车间,不仅增加了城乡居民就业增收机会,还提升了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的毛衫企业缝盘加工配比效率。

  5月6日,走进西平县嫘祖镇吕店村缝盘加工车间,30多名工人正操作着缝盘机,发出有节奏的“咔咔咔”声。“操作缝盘机其实很简单,不到10天时间俺就基本掌握了缝盘技巧。”正在车间干活的女工陈新立说,“作为熟练工,我一个月能拿到4500块钱。”

  由于操作使用缝盘机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因此嫘祖镇吕店村的缝盘加工车间一办起来,就吸引了附近村庄30多名妇女来干活。

  “缝盘是毛衫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这个环节全自动机器不能取代,必须由工人操作缝盘机器进行缝制。”西平县恒星针织有限公司负责人梁世豪坦言,“目前,劳动力市场普遍面临着

  ‘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等问题,西平县实施的‘缝盘下乡’工作既解决了企业担心招不来工人‘忧愁’,又可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带动群众增收。”

  “在嫘祖文化的影响下,服装产业是西平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传统产业,西平县的‘金剪子裁缝’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现在还有2万多名‘西平裁缝’在全国各地创业打拼。”西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主任朱晓燕介绍,西平县大力推进“归雁工程”和“缝盘下乡”工作,持续打造“西平金剪子”“西平缝盘”等劳务品牌,让在外西平籍务工人员切身感受到家乡魅力,鼓励他们返乡就业并带领更多的外地工人扎根西平。

  时尚引领 “智转数改”赋能产业蝶变

  加快“智转数改”,上演“智造”之变。近年来,西平县紧抓服装产业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服装智能制造研发平台建设,力促嫘祖文化与服装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建设占地5.3平方公里的嫘祖服装新城智尚工园,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大智能化改造、数字化升级的力度,用精益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产业低成本和高效能优势,着力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针织服装生产基地。

  5月6日,在西平县阿尔本服饰生产车间,智能服装吊挂系统快速将衣料送至工作人员操作台前,将以往的“人找货”变为“货找人”,近千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中已经看不到搬运制衣布料和成品货物的工人,取而代之的是来回穿梭的背负式AGV智能机器人(自动引导运输车)、AGV叉车、ACR智能机器人(箱式仓储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

  “从‘制造’到‘智造’,产业不断迭代升级。如今,借助AGV、ACR等智能设备,能够将制衣布料等货物在生产车间和仓储车间快速准确搬运,不仅大大提升工作效率,还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西平县阿尔本服饰相关负责人杨昌勇说,通过借助智能设备和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货物进出库实现智能化,进出库错误率下降98%。

  无独有偶。在西平县蚕神源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1600余台全自动智能针织机发出的哒哒声萦绕耳畔;智能裁剪机器人对着布匹进行3D激光定位,一匹匹柔顺的布料沿着流水线“流向”车间工人,完成这一系列操作,只需要技术员对照程序敲击电脑键盘下达指令……

  “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升级,目前工厂已具备年产2000万件毛衫的能力,是长江以北生产规模最大、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毛衫生产基地。”西平县蚕神源针织服饰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吴海波介绍,公司生产的毛衫产品畅销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可达2亿多元。

  “嫘祖故里文化深厚,产业新城活力迸发。服装产业是传统产业,但同时也是朝阳产业、时尚产业,在新技术、新设备的加持下,西平服装产业不断焕发新光彩。”西平县委副书记、县长侯公涛表示,下一步,西平县将聚焦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针织服装生产基地”这一定位,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品牌建设和产业创新为重点,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要手段,打造服装产业的竞争新优势,全力助推县域经济“成高原”。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