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 >正文

整治交通乱象 亟待齐抓共管(社会视点)

河南日报   |   通讯员 李现理 热度:
2022-03-31 11:53:23

当前,在许多地方,正在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有序停车、遵章行车,是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

淮滨县防胡镇通过治理车辆乱停乱放,改善乡镇人居环境。王长江 摄

  通讯员 李现理

  当前,在许多地方,正在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有序停车、遵章行车,是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文明出行、安全出行,体现的是市民的文明素质。

  近年来,许多城市结合开展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旅游城市等创建活动,使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广大市民的生活环境、文明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因为疏于常态化管理,城市内车辆乱停、乱放、乱行等不文明现象,成为年年治理、成效甚微的“顽症”,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市民要求治理交通乱象的呼声很高。

  “三乱”流行成“顽症”

  早在多年前,“横行霸道”、乱行乱窜的三轮车,就被人称之为城市“牛皮癣”,许多地方经过开展各种城市创建活动、整治工作和开展环保污染攻坚活动、实施交通管制,当前使用柴油作燃料的载客拉人营运三轮车、载物三轮车(四轮车)近乎销声匿迹。

  但是,整治过后,新的问题又来了。“现在老年三轮电动车、代步车越来越多了,有的是茶余饭后潇洒休闲专用车,有的是接送学生的专用车。驾驶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有的漫无目的乱行,还有的是目无行人的逆行,很难教育和管理。”一位交警同志无奈地说。

  据某县一位在学校门口经营生意的老板说,一到放学时间的前一个小时,接送学生的家长都陆续提前来了,店前的人行道上堵得水泄不通,天天都是这样。更为可气的是,有一辆轿车在店前人行道上停放了好几天,成了“僵尸车”,且不留下联系电话。

  采访中,对于非机动车“抢道”机动车的行为,市民刘先生表示,“每次看到电动车在机动车道上行驶,都替这些电动车驾驶人感到担心”。

  疏于常态化管理是主因

  笔者在许多城市发现,因为相关部门疏于常态化管理治理,城市内街道上、广场周边、超市旁、学校门前、社区(小区)内或大门前等车辆“横行霸道”的乱停,人行道、盲道、草坪上的乱放,骑着电动车(自行车、共享单车)在人行道上逆行、闯红灯等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再如,许多骑电动车和自行车的人“不走寻常路”,都在机动车道上穿行,让两侧设置的非机动车道“形同虚设”。

  笔者从媒体上了解到,近年来为了制止交通乱象和有效减少交通事故,许多县市的文明办、交通、城管等部门,组织志愿者在城市主要街道的各个路口,开展专项整治和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月活动,暂扣违规行驶的车辆,批评教育违规当事人。但是“活动月”结束后,乱停、乱放、乱行的现象又死灰复燃,致使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频发。

  据鹿邑县城管局办公室负责12345县长热线工作人员介绍,交警部门为了彻底整治交通乱象,在县城内中心区繁华的两条主街道的人行道入出处,各设置了三个高约1米的不锈钢阻车桩,阻车桩之间的距离为40厘米,目的是阻止三轮电动车通行。但是由于多次发生电动车撞在阻车桩上导致车毁人受伤的事件,又不得不拆除了各路段的阻车桩,人行道上人车混乱现象又多起来。

  城市内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依然如故”,加大了公安、交通、城管等执法服务单位的工作难度,他们虽然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如:发放宣传彩页,在乱停乱放的机动车(大多是轿车)上张贴爱心温馨提示卡,清理僵尸车,处理违停车辆,及时纠正现场违法停车行为,施划机动车位非机动车位、禁停标识、道路标识线,悬挂禁停标识牌、宣传标语条幅等,但收效尚不理想。

  全社会齐抓共管是关键

  车辆乱停乱放是影响市容环境的“顽疾”之一,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对道路安全构成威胁。文明规范停车,已成为城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文明停车不仅是个人私事,也关乎他人出行和城市形象。尤其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人流拥挤的地方,随意乱停车更是给出行造成很大不便。

  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如何有效治理车辆“三乱”顽症,还给城市道路安全畅通?

  笔者认为,关键是“四个力度”。首先,要加大政策宣传和安全教育力度,积极倡导文明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杜绝车辆乱停、乱放、乱行等不文明行为,让“文明出行、有序停车”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其次,各县(市、区)要在当地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公安、交通、城管、街道社区、行业协会等多方职能部门整合起来,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源头治理等方面建立起一套衔接紧密、运转高效的协同机制,形成最大整治合力;三是加大“瞎眼”红绿灯的及时修复力度;四是加大限行整治力度,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坚持执法与管理同步推进,形成整治的常态长效机制,还路于民,还辖区居民群众整洁、有序的出行环境,确保城市交通通畅和安全有序,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持续向深向实开展。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