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 >正文

民生提质幸福账单亮答卷

河南日报   |   记者 赵振杰 王永乐 热度:
2025-10-16 09:24:27

近年来,新乡市深刻把握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互动的核心要义、价值意蕴与实践要求,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一场以“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惠有所及”为内核的民生实践,正在将“民生清单”转化为百姓的“幸福账单”。

工作人员为养老院老人送上温情演出。 李青春 摄

  □本报记者 赵振杰 王永乐

  国庆中秋假期,每天清晨7点,获嘉县冯庄镇王井村的“火车书屋”前就排起长队。62岁的书屋负责人老张感慨:“以前大家闲了就打牌,现在都爱往这儿跑,读书让日子更有滋味!”

  这节锈迹斑斑的绿皮车厢,曾是京广铁路线上的普通货车厢,如今静静停驻在村中,承载着乡村的精神生活。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废弃车厢到精神粮仓,王井村的变化,生动映照出新乡持续推动民生改善的扎实足迹。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一座幸福的城市,必有鲜明的民生底色。近年来,新乡市深刻把握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互动的核心要义、价值意蕴与实践要求,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一场以“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惠有所及”为内核的民生实践,正在将“民生清单”转化为百姓的“幸福账单”。

  老城换新颜:于细微处见温度,在共建中谋长效

  红旗区渠东二路3号院,74岁的李秀兰正坐在新装的木质长椅上择菜。水泥地面干净平整,爬山虎正攀过新粉刷的墙面。“以前这里是垃圾堆,夏天苍蝇乱飞。”她指着脚下,“现在连窨井盖都画上了卡通图案,孙子放学了总是看了又看。”

  在这个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小区,类似的细节俯拾皆是:单元门禁系统新增人脸识别功能,太阳能路灯让居民晚上再也不用摸黑,社区食堂飘来萝卜炖牛腩的香气。很难想象,两年前这里还是管道老化、违建林立的“问题小区”。

  变革的密码藏在新乡市五级联动机制里:市级统筹、区县主责、街道实施、社区协同、居民参与,全市优先将居民改造意愿强、参与积极性高的小区纳入改造计划,真正做到了“改不改、怎么改,居民说了算”。在卫滨区某小区,居民张先生珍藏的“改造日记”记录着这种转变:3月20日提议加装电梯,6月15日施工队进场,9月5日新电梯验收——每个时间节点都对应着居民签字确认的会议纪要。

  共建共治,巩固提升改造成果“长效化”,长垣市河务局家属院的创新实践颇具启示。改造完成后,社区发起“认领绿地”活动,退休教师王阿姨带着孙女认养了楼前的三角梅;外卖小哥李明主动担任“楼道管家”,定期清理堆积的杂物。这种“人人参与”的治理模式,让小区物业费收缴率从改造前的不足40%跃升至92%。

  据统计,“十四五”期间,新乡市累计完成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69个,惠及居民99560户、40余万人。居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群众满意度95%以上。

  智慧护健康:数据赋能急救提速,医共体下沉服务到家

  凌晨2点的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大厅,120急救车闪着蓝光驶入专用通道,随车医生手持平板电脑调阅患者病史,屏幕上跳动着急救中心推送的生命体征数据。“多亏了院前急救平台,我们提前准备了溶栓药物。”接诊的心内科主任郭彤擦着额头的汗说。

  这个看似寻常的急救场景,背后是全市智慧医疗体系的悄然运转。在市卫生健康委指挥中心,大屏实时显示着120急救车辆分布、医院床位余量、专家会诊进度等信息。“我们打通了全市县级以上医院的HIS系统,急救医生能在车上调阅患者既往病历,院内专家可远程指导抢救。”新乡市卫生健康委规划信息科科长王辉指着屏幕上的热力图介绍,红色标注区域代表急救需求密集区,系统会自动优化救护车调度路线。

  在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试验田里,长垣市魏庄街道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嬗变更具样本意义。服务中心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上级医院专家下沉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采取家庭医生工作室定期坐诊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集中履约日入村进社区巡诊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市级专家诊疗服务,中心的日门诊量也从2016年的60人次左右增加到2024年的600人次左右。

  辖区内邢口村82岁高龄的李大爷,患有高血压与糖尿病,行动非常不便,而且子女长期外出,自签约了“家庭病床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签约医生就会随叫随到,周到细致的服务让老人和家属都倍感安心。

  该中心通过上门诊疗、送药到家特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不但方便了特殊人群就医,节约了医疗成本,也提升了群众对社区医院的信任度。

  “养老”变“享老”:医养结合守护城市,日间照料温暖乡村

  在新乡市牧野区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工正轻声询问一位老人的身体状况:“你下肢麻,是气滞血瘀引起的,血液循环不好了。今天先给你做个艾灸好不好?”“嗯,中。”这个场景是新乡市牧野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日常。

  这家由社会力量运营的养老机构,一半楼层专门设置为医养结合区。住在这里的老人每周有中医问诊,每天有大夫查房,随时有护士和护理员照顾。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的无缝衔接,让老年人在享受舒适生活的同时,也能获得及时、专业的医疗服务。

  面对医养结合区80%的重度和完全失能老人,防止误食、坠床、跌倒等意外成为照护重点。该中心通过评估每位老人身体状况,定制个性化“任务清单”,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精准管理。

  “我们开发了一款手机系统,录入需要完成的任务,可以提示测量老人的体温、血压等基本健康状况。”护士长李海霞介绍,“护理员对老人的翻身叩背、理发剃须等护理工作也都能在手机上体现。”

  在新乡市封丘县留光镇,养老服务同样开展得有声有色。周庄村村民杨奶奶对村里的日间照料中心赞不绝口:“这里提供饭菜,每天中午我都来吃饭,饭后还能和其他老人聊天、打牌。”

  留光镇多个行政村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打造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就餐、休闲、娱乐、健身、学习一体化服务,让农村老年群体实现从“养老”到“享老”。

  新乡市通过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探索,既满足了城市老年人对专业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又解决了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精神慰藉等问题,全市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正在形成。

  就业有“位”来:零工市场精准匹配,返乡创业活力迸发

  红旗区零工市场的电子屏前,35岁的李大哥反复刷新着岗位列表。“以前打零工靠碰运气,现在手机扫码就能看招聘信息。”他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你看,保洁员、电工、外卖骑手……岗位多得看花眼。”这个占地200平方米的市场,日均接待求职者300余人次,累计发布岗位17.8万个,智能匹配系统让求职成功率提升40%。

  据了解,新乡市已在全市设立324个基层就业服务站所,建成并投入使用17个县级公益性零工市场和222个零工微市场,让零工找零活实现从“马路市场”到“退路进站”,由“马路抢活”转变为“手机刷活”,就业服务更加有温度。

  在长垣市防腐产业园,返乡创业青年王磊的故事颇具戏剧性。三年前他还是深圳某电子厂的流水线工人,如今已是防腐材料公司的总经理。“政府给的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就像及时雨,园区还提供了免费厂房。”他指着生产线上的智能喷涂设备,“我们的纳米防腐涂层已经卖到中东地区的油田了。”

  政策的温度在细节中流淌:前移服务关口,为13所驻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站授牌,针对高校毕业生推出的“1311”服务(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1次就业见习),让驻新高校毕业生的留新人数突破1万人;今年上半年开展农民工创业辅导0.76万人,新增返乡创业0.83万人,实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6万人;针对困难群众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1—7月全市新安置1039人到城镇公益性岗位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同样,在教育领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发生。2024年,最让新乡市居民李珊高兴的事,莫过于儿子顺利升入小区对面的初中。3年前,这所初中教学质量并不高,她本打算舍近求远,换个优质学校的学区房。

  “几年前,好多邻居都换学区房搬走了,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李珊儿子就读的学校是新乡市第十二中学,2022年纳入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大变样,一个年级从之前的3个班增至现在的6个班。

  “一枝秀”变“满园香”,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自2013年起,新乡市采取“名校+薄弱校(乡村校、新建校)”等形式实施集团化办学,使优质资源在学校间流动起来,从“学有所教”迈向了“学有优教”。目前,全市已有261个教育集团,覆盖1252所学校,覆盖率高达97.6%,其中20个教育集团获省级认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永远在路上。针对“停车难”,全市新增停车泊位4734个,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此外,还建成智慧停车系统,录入235个停车场、约3.1万个泊位信息,推广“新乡智慧停车”小程序,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并推动3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约1960个停车泊位对外开放共享。

  为了满足市民对高品质文体生活的需求,新乡市持续加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供给,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

  一方面,以赛事赋能全民健身。成功举办三届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赛事,不仅推动了乒乓球运动的普及,更点燃了市民的运动热情。2021—2023年间,全市新增乒乓球场地约300个,参与乒乓球运动的人数增长40%,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赛事期间,樊振东、马龙等世界顶尖选手齐聚新乡,吸引数万名市民现场观赛,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世界级赛事的魅力,激发了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以文化滋养市民生活。今年夏季,面对持续高温,全市101座馨香书坊成为市民避暑“充电”的热门去处——舒适的阅读环境、浓厚的书香气息,吸引众多市民前来纳凉阅读,成为城市夏日独特风景线。目前,这些书房总藏书量近30万册,常态化举办读书分享、亲子共读等活动,有力推动全民阅读走深走实,让市民在翰墨芬芳中收获精神“清凉”。

  此外,以精彩演出丰富文旅新体验。时隔27年,多场摇滚演唱会再次燃爆新乡,通过引入高质量音乐演出,满足不同年龄层市民的文化娱乐需求,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诗与远方”,进一步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提升了民生温度与幸福质感。

  循着民声来,奔着民愿去。从教育公平到老幼安康,从就业创业到城市善治,一项项民生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经济向好,民生向暖,高质量发展不断转化为高品质生活,新乡的民生答卷写满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声明: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